你以爲,決定孩子命運的就是這張表格?

“我們的課程叫做《高考志願填報師》,但是其實我認爲這個名字遠遠不能包含我們這兩天的內容。掌握了志願填報的邏輯和信息平臺,可能30分鐘就把志願填完了,可是,這就決定了孩子未來四年的命運嗎?”

9月份11-12日週末兩日第11期《高考志願填報師認證班》開場,周鵬飛老師如是說。

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一個統計,67.9%的人承認,自己在報考專業時是“盲目的”,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選擇一次專業,只有4%的大學新生對自己的大學和專業表示很滿意(數據來自麥可思)。

一張表格,可以把我們的孩子送進大學,卻不能決定他們未來的一生。

來上本次課程的同學,有有志於從事高報工作的,有新初三,有新高一的家長,還有不少像舵主這樣的小學生的媽媽們,是什麼促使我們走進了這樣一個課程,是對未來的焦慮嗎?

舵主不這樣認爲,恰恰是放下焦慮,想看清孩子們成長中更大的畫面。

正如,道德經裏說的,“執大象,天下往。”

我們就是來探索孩子生涯發展的“大象”,高考只是人生一個節點,一個邁入未來的節點,只是這個節點在每個中國學子的生命中,佔據了一個極其重要而醒目的位置。

回想當年,我是如何填報高考志願的呢?

回溯到高中三年的每週的隨筆訓練,投稿,拿了幾次大大小小作文競賽的獎,再回溯到初中,在語文老師的推薦下開始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再回溯到小學,語文課是我最喜歡的科目。

這個自我發現的過程,讓我在高三那年毫不猶豫報考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父母建議我選擇英語,18歲的我的觀點是,英語就是一個工具,漢語言是靈魂的根脈,我可以學習如何使用工具,但我更願意花費人生中寶貴的4年時間去親近靈魂的根脈。

2000年高考,是先填志願再考試,華師大的師範生還是提前錄取,我也只是象徵性把復旦中文系排在了後面,這張志願表無論有多少格子,在我眼裏,只有一個志願。

像我這樣明確目標的同學,當年也不太多。現在,似乎更少。

在高考志願填報諮詢的時候,更大的功夫,不在於填表,而是和家庭的溝通。孩子說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認可,父母構想孩子的人設,孩子不買單,父母讓孩子說說想法,孩子說沒想法……

18歲的中國孩子們,什麼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已經糟糕到這等田地,這樣的關係,也難爲高報諮詢師,還得兼任一把心理諮詢師,處理一下家庭關係問題。

決定孩子命運的遠不止一張表格,影響孩子生涯成長的,有孩子對自我的認知,有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有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支持,陪伴,允許,接納,鼓勵,指引和影響。

而這些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功課,是一個人生涯規劃的底層邏輯。

境萱說,我長大了想當律師,因爲她看到了爸爸的職業,然後她對做一名水上教練也感興趣,因爲她看到了媽媽經常帶着大家浪,我和她說你知道運動康復師嗎?作爲一個排球運動員,她一下子就理解了這個職業的價值。

她的性格,興趣,優勢,特長,一點點一滴滴得積累起來她對未來的期待,雖然她只有四年級,但是從現在起,我會帶她去更多的體驗和學習,等待她的興趣和天賦冒出來,壓也壓不住的時候,看得會更清晰。

有了對專業的理解,再有機會去遊學,去看看城市,看看大學。再決定高中的3+N選科,最終選擇20多種升學路徑中任何一種,綜合評價招生,強基計劃,高水平運動隊,體育生,春季高考或者其他。

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欄杆,隔着一定距離守護着,輔助着,不離不棄,不操控也不干預。

父母不要去做柺杖,把孩子們看成離開了你,他們寸步難行。就算孩子住着雙柺走進大學的門,一旦離開柺杖,他們依然不會自己走路。

所以,許多孩子的人生巔峯止步於18歲,踏入大學的那一天。

這就是我選擇做家庭聯合成長社區的意義,帶領更多的家庭去“執大象”,通過這兩天的學習,至少很多初高中生的家長,看明白了一點,可以更好得支持自家娃,因爲再也沒有比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不然這10多年的相處,父母總要乾點有價值的事兒,總不能做保姆做司機做提款機吧!

如果有家長還願意把所學投入應用,幫助一下身邊的考生家庭,交付自己的專業,收穫一份斜槓,那也是一份自助助人的價值。

從高考志願填報,到高中升學規劃,再到青少年生涯規劃,這纔是我們的初衷和本意,如果你也覺得這對你的孩子,對更多孩子和家庭特別重要,期待今年11月份的課程裏,見到你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