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读第21章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大也。在古汉语里,以韵母ong,ang结尾的字,比如,洪、公、空、王、汤shāng等,皆有“大”的意思在里头。

孔德即大德,我们今天还用“大德”这个词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人。

容,当解作动容举止,不仅仅是容貌,更多包含“行为举止”的意涵。动容是双声叠韵,容≈动。《孟子·尽心篇》有一例证:“动容周旋中礼者,德之至也。”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意思是:大德之人动容举止皆合于道。

这句话承上启下,上承第20章对大德之人的描摹:

《老子》第20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é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liù (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下启第21章对“道”的描摹:

《老子》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如果我们把20章和21章连起来读,文章的气脉就很清晰流畅了。所以读书不要被分章局限了,《老子》本来是不分章的,河上公为了注解方便,才分的章。


从开篇“道可道”行文到现在,这是《老子》文本里第一次提到“德”。问题马上就来了,“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

品味一下老子描摹“道”的用词,“惚兮恍兮,窈兮冥兮”,你有什么感觉?茫荡无极,晦暗不明,充满了不确定,对吧。

同时,老子还说了“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又是什么感觉?很确定,对吧。

老子就是要用这种吊诡的表达方式来告诉我们,”道“是这样一种不可用常理去思维的存在:虽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是它真实存在着。虽然它就在那儿,但是当你去抓它的时候,却又抓不到。

不是说你抓了个空,你确实抓到东西了,你以为抓着“道”了,但却不是。

那么你抓到手的是什么呢?是物,是象,是精。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物是有形的,“道”以“物”的形象示现,你以为抓住了“道”,但实际上抓住的是“物”。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象是某种趋势、轨迹、规律。“道”以“象”的方式表达,你超越了物,看到了象,你以为抓住了“道”,但实际上抓住的是“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精是本质essence、本原,根本动力,你超越了象,看到了“精”。你以为抓住了“道”,但其实抓住的是“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精”无形无相,而功用不爽,没有比这更真实的存在了,而且超越时空,其名不娶。“精”距离“道”就差一层窗户纸了,但还不是“道”,因为“道可道非常道”,能用言语表达的,都不是道。

你能够超越物、象、精,去体会到“道”的存在,你就有德了。

德者,得也,心有所得,口不能言。如玄奘法师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体会到道的存在,你就活成了道的样子,成了“道”在这个世界的化身,你就是有德之人了。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弘道,是人主动活出了道的样子;道弘人,是人被动展示了道的力量。人生的差别,就在主动与被动一念之间。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是说道体的永恒性。

阅字,或解释为观览,如阅兵之“阅”,想象一下,道一直在看着宇宙万物的样子。

或解释为更历,道贯穿于宇宙万物之中。

或解释为总括,道总括宇宙万物之始。

无论怎么解释,都是从不同侧面说明”道“跟宇宙万物的关系。

道就是这样,无形无相而有真实的作用,道在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也都在道中。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何以能理解万事万物,因为我体会到了”道“的存在,我就是”道“的化身,我”看着“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我与宇宙万物浑然同体,我始终站在整体的高度,我holding the space,我是场域的代言人,我当然知道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