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追求優秀的背後,我們的底色是恐懼還是平和?

【日知錄】追求優秀的背後,我們的底色是恐懼還是平和?


今天接着聊聊“人生模式”,也是經由書中案例想到的自己的模式,關於“追求優秀”的這個模式。


按說,持續精進在大衆視角里是個好品質,但是閱讀和自我覺察中發現,真的是有的東西本來是好的,但是一旦過度了,就可能成了一種自我限制。


會有這個覺察,來自於朋友的一次集中反饋——


最開始覺得你很優秀,很上進,很自律,希望和你一起往前。


但是接觸久了會覺得,你似乎太緊繃了,而且一刻不停歇,這種狀態讓我覺得很有壓力。


而且,你自己不會覺得累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說實話,很有一種靈魂拷問的感覺。


對話發生在去年11月,當時聽完這番反饋,有一種直接被戳到的感覺,似乎我的自律也好,努力也好,並不真的是享受其中,而是帶着一種很深的恐懼和壓力在往前走。


今天看書才發現,原來這種狀態下的“追求優秀”其實是一種限制自我目標達成的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人容易開始追求一連串虛幻不實目標的過程,無窮無盡直到崩盤或精疲力竭爲止,這會浪費非常多的生命時間,甚至嚴重到自毀自棄。


看見這段話和書中人物的案例,不自覺開始探求自我這個模式的緣起。


最早什麼時候帶着恐懼在努力,或者說,覺得不優秀就有不好的結果呢?


腦海裏浮現出小學某次考試後的場景——


提前去學校問老師成績,發現並不理想,回來後,和後媽說了我的成績,當時正在親戚家,就直接被數落。


那一瞬間感覺整個腸胃都緊縮在一起,有點發抖,難受,覺得自己很失敗,一點都不夠好……


這麼想着,眼淚也就下來了。


回過頭去看我在想,要是當時後媽的迴應不是指責,而是鼓勵,“那就下次努力就好”,內在信念會不會有些許變化呢?


只可惜,有些事情過了就過了,真實的生活就是,我內心深處內化的模式就是——


你不優秀就不被愛,就會被拋棄。


這個模式的強化是在初中的時候。


那會兒成績變好了,周圍人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這種變化讓自己越發執着於不斷提升自己。


更重要的是,這種提升是不允許退步的那種。


猶記得某次數學考試,自己考得不算理想,雖然總體排名還可以,但是就覺得自己很差勁,於是去操場上不停跑不停跑,這算是一種自我懲罰吧。


到這裏,忽然看明白了這個模式背後的邏輯線。


因爲這些經歷之中強烈的情緒刺激,自己內化了那些場景,由此給自己帶來兩個特徵——


一個是不斷提升自己,並且只能進不能退。


另一個則是,底層深深恐懼的點是在於,一旦退,或者停下來,就會被拋棄。


所以,也就真的成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狀態。


而後所有的學習也好看書也好,每一天看起來積極向上的背後是深深的恐懼。


每一次進步帶來的自我滿足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很快就會在比較中再次現較低自我評價,然後開始新一輪自我逼迫。


如此循環,沒有一刻是輕鬆的……


看見是放下的第一步。


很遺憾的是,這個模式我暫時還沒有很深的化解體驗,我想,我還會和它待一段時間。


不過,能夠看見源頭,也許就是重新解讀的開始吧,這也是阿德勒給我的啓示,又是可以拿起來用的時候了。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過往的經歷已經是這樣,我想,如何利用這些經歷,推動自己以一種更加平和的狀態成爲自己希望遇見的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願與你一道,走這條自我探索我自我清理之路。


以上,諸君共勉,思之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