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好鄉村老師,可不只是有情懷那麼簡單

最近在參與鄉村師範生計劃的面試工作,雖然這些年輕老師都是剛剛進入鄉村教育行業的,但依照有限的教學動態,還是可以看出他們有沒有具備好老師的潛質。

一個好老師必定是對於鄉村有着難以割捨的眷戀。不管是小時候的特殊遭遇,還是在支教、實習或者正式入職後的切身感悟,環境惡劣和身心疲憊都是不可避免的,帶着與所學專業不盡相同的課程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當我看到新入職剛滿1個月的老師,帶着初高中四、五個班的教學工作、每天晚上備課、批改直到深夜時,我總會深表同情,但這就是現實,一旦從事這份職業,就要接受這樣的局面。抱怨“很累”是一種真實的表達,很慶幸一些老師總能找到自我解壓的方法。

其實,打動我特別容易,不管是打感情牌,還是走情懷線路,我都不會太排斥。鄉村是需要大量老師的,能夠長期留下來那是少之又少,就連我都不敢保證一直能待下去。但是後期繼續從教的話,我還是會大概率選擇留在鄉村。

教育是個良心活兒,當老師就得有一顆操心的命。能夠獲得家長信任、學生喜歡和同事認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相較於教學能力,我更傾向於他們對於鄉村教育的歸屬感。

這種感覺就像突然回家一樣,你清楚班級裏每一個孩子的故事,儘管有委屈、憤怒,但只要學生能夠體諒這份辛苦,並且給予適當的驚喜,馬上就會精神煥發、熱情滿滿。

責任心是評價好老師必不可少的標準。在鄉村學校,基本上是沒有明確的上下班的,不光要管學習,還要負責生活引導、心理疏導,哪怕生病了、與同學鬧彆扭了你都要第一時間去看。只有孩子們都睡着了,到那時可能已經很晚了,除了休息還能幹啥呢。

只有把學生真正放在心上,學生纔會給予美好的反饋。這種富有共情的傳遞,是屬於鄉村學校的獨特魅力。這裏的孩子相對淳樸、善良,如果孩子們把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分享給你,或者他們願意跟在你屁股後面問東問西的,那麼恭喜你已經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只有在這裏呆過的人,才能在現實困境當中還存有一絲念念不忘。對於鄉村有情懷是好事,但這種偏於這種理想化的執念,能否轉換成現實生活的驅動力還有待進一步論證。鄉村是塊試驗田,總會有水土不服的現象,同時也不乏努力紮根、向上生長的代表。

作爲鄉村教師,很多事情都是不可確定的。遇到不喜歡人或事,要想着怎麼解決得漂亮,而不是得過且過、忍讓抱怨。年輕就是奮鬥的資本,我們可以去爭取、可以去挑戰,更可以嘗試創新的思路。培養自己遍地開花的實力,纔能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底氣。

如今的鄉村老師不同於以往,除了對於貧窮的感同身受、平易近人的姿態與肯學好動的能力,還要有對於教育發展的前瞻性思維,在現有的資源與設備下,摸索出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很多師範生有着豐富的經歷,這也許會給鄉村學校帶來不一樣的轉變,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保持天性,在這點上他們能夠與學生很好地相處,也期待幫助內心迷茫的孩子們奔向希望與激情的前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