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为何这么“丧”?

邻居的孩子可心上初二,楼下聊天时说话特消极,“我笨,我是我们家最笨的孩子,表哥表姐们都比我强。”“将来有个大学要我就不错了。”“我妈不喜欢我,就不该生我,省得给她丢人。”......

我很纳闷,可心妈是小学老师,为什么孩子这么没自信?管教太严?要求太高?自卑感来自优秀的表哥表姐?可心大姨家的表哥读北大,二姨家的表姐读重点高中,她上普通初中,成绩平平,还时有挂科。现在孩子说话明显有厌学倾向,“为什么会有学校这样的机构,像以前一样女孩子不读书多好。”

说到学习,可心妈表示头疼,为什么自己是老师,孩子却没别人的好,小学还好,初中成绩一落千丈,管也管不住,看她在那坐着,但心就没在学习上,老愣神,说也说不得,一说就顶嘴,“是!你倒霉,我笨,学啥学不会,干啥啥不行,行了吧。”妈妈被噎得只有唉声叹气。

我不明白从小看着长大的活泼可爱的可心,怎么上初中后这么丧?读了《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才忽然明白,孩子消极是有原因的,而且多在父母。

《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一书的作者刘亮,是同济大学医学博士,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是家庭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践行者,平时的工作重心在于帮助有成长困扰、亲子冲突、厌学网瘾、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及家庭,做心理咨询和科普。他每年至少接待100多个被厌学现象困扰的家庭,临床经验丰富。

社会压力大,厌学已成为一种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成因复杂难以应对,作者刘亮专注于研究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本书是厌学家庭的福音,帮你深刻剖析厌学的每一种成因,并且提出解决厌学问题的实操性建议,书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分享和解析,可有效帮助被厌学困扰的家长和孩子。

书中有类似可心的孩子,比可心更善于自黑,自称“宇宙超级无敌烂少女”,在学校和同学关系处不好,在家里和妈妈顶嘴,对自己一向是自我否定,说话很丧。

作者刘亮作为她的主治医生,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经常批评孩子,诋毁人格。母亲爱唠叨,说教孩子时常给孩子贴标签,甚至诋毁人格。“你就没恒心,没毅力,啥也干不成......”久而久之,孩子顶嘴:“我在你眼里,就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试想一个天天被骂“你不行”类的孩子,哪里还有自信,时间长了,自己都相信“我不行”“我没用”。想摧毁孩子自信,就是天天骂他笨,天天贬低他、否定他。

2、同学关系不好,产生自我否定。对孩子来说,他很看重同学关系,如果关系不好,在学校被孤立,内心孤独影响情绪,没心思学习。

3、夫妻关系不好。夫妻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情不顺,拿孩子撒气,对孩子更挑剔,指责批评随之而来,或许你不经意的言语成为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批评多的孩子大多没自信,尤其诋毁人格的批评危害更大,伤自尊,没自信。常挨骂的孩子如你所说,慢慢产生自我否定。

“我就是没出息,我就是没表哥表姐强,我就是笨,笨了还学啥?”

“我是宇宙无敌烂少女。”

“没人跟我玩,他们嫌弃我。”

“我没用,学不好。”

“人为啥活着,就为了上学,挨骂?”

......

各种消极各种丧,在老师、同学面前没自信,受到挫折没有复原力,甚至生无可恋的抑郁,厌学是必然。


如何解决孩子这种状况,小小年纪一脸丧?

1、写出孩子成功的10件事和100个优点。

“第一次咨询结束时,我给妈妈布置了家庭作业:写出女儿从小到大做得成功的10件事情,并且和老公一起写出女儿的100条优点。”

当父母总爱唠叨孩子的不足之处,盯着孩子缺点不放,就慢慢忽略了孩子的优点。他们认为孩子做到是应该的,做不到就得批评,眼睛总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自责、愧疚,慢慢没了自信。

让父母写下孩子优点,就是要父母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对于批评成习惯的父母,乍被问到,竟然写不出几条优点,就更需要改变挑剔孩子的态度,用心观察孩子优点和孩子做成功的每件事,适当表达给孩子。

2、夸赞孩子

帮孩子建立自信,要学会恰到好处地夸赞孩子,留意他们身上任何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认可和鼓励。不用担心孩子会不会骄傲,孩子被认可,才是激发学习和积极向上的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被认可,孩子越被肯定,才越阳光。

要学会如何夸,不是盲目地“你真棒”,起不到夸奖的作用。要走心夸,夸得越细致精确,越有信服力,孩子才知道哪些行为做得好,进而强化。比如:“你学习很认真”,就很笼统,“我注意到你写完作业还预习了明天的课,也没看手机。”这样就很具体。再如:“你很乖哦!”就不如“你吃完饭去洗了碗筷,还擦了桌子,真勤快。”

刘亮说:“你给与孩子的赞扬中所带的细节越丰富具体,带给孩子的愉快情绪体验越深刻,留在他们马海体记忆中的印记越持久,对他们自信的建立越有帮助。”

在你准备夸奖孩子之前,不妨做以下思考和准备:1)你最近看到了孩子哪些具体的行为方面的进步;2)如果你想到孩子的某个优点,在记忆里找一找最近这个优点在生活里有哪些具体体现;3)练习如何将你想说的优点直接、明确且具体地讲出来;4)如果你讲完后想给孩子提些意见,避免说“但是你……做得不好”,可以换个说法,“如果下次你尝试一下……会不会更好?”

如果不知道夸什么,请观察孩子有进步的行为,针对孩子的某个优点,思考最近有哪些表现,比如孩子有乐于助人的优点,想到他帮邻居搬东西。对于没有夸赞习惯的父母,要改变思维方式,不是批评孩子才会奋发图强,批评过头会导致孩子没信心,更不爱学习。

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有意见,尊重孩子,以建议的方式提出,“下次......是不是更好?”孩子更乐于接受,将合理的夸赞变成习惯,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自信的人干啥都能成。

3、积极解读

同一件事情有不同解读,有人看到积极面,有人则杞人忧天。考试没考好,有家长认为,“发现错误是好事,知道薄弱点,再接再厉才会进步。”有的家长则认为,“可了不得,以后咋上好大学?你怎么这么笨?你咋考的?”

对于书中那个爱自黑的孩子,我们看到的是自暴自弃的丧,刘亮则夸她自嘲,有黑色幽默化解尴尬的能力,孩子很惊讶,“我从没想过这是种能力。”接着刘亮引导她为自己的人生编电影,夸她有谋略头脑、很勇敢等,孩子开始慢慢敞开心扉,眼中越来越有光。

可以试着参考以下方法来帮助自己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1)思考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你知道的意愿和考虑,并试着去询问和了解;2)和孩子一起思考,目前的困境有没有带来什么你们未曾注意到的好处?比如,是否让你们家庭某些矛盾得到暂时的缓解,或是可以帮助孩子避开某些麻烦;3)如果孩子愿意,和孩子讨论你们的这些新看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和你身边信任的人讨论,比如你的伴侣。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目前困境的积极面,有没有什么没注意到的好处,缓解焦虑感。积极引导孩子,先做到自己是积极的。

4、适当放手

生活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剥夺孩子成就感,很多父母一心只让孩子学习,不让做家务,自以为对孩子好,其实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锻炼孩子做家务,教会孩子做面包、打果汁,甚至做饭,孩子会有胜任感,增强自信。

学习上,不要管孩子太紧。夫妻关系恩爱,孩子免受其害,要懂得经营好夫妻关系,学会爱护自己。有的妈妈因为家庭矛盾迁怒孩子,夫妻关系不好更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对孩子倍加关注的同时,要求更高,传递生活焦虑感,给孩子造成压力。有些家长经常指责孩子,“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不好好学习,对不起我。”孩子很崩溃,学习是他的事,你也要学会自我负责。

书中“丧女孩”的妈妈后来不再盯孩子那么紧,将注意力转到和丈夫关系与自己的爱好上,适当出去和同学聚会,跳广场舞,给孩子空间。当父母心情愉悦,才会更好爱孩子。

可心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与妈妈常批评她,拿她跟表哥表姐比较有关系,总之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本书介绍给可心妈妈看。你身边有这样“丧”的孩子吗?是不是自我否定太多?培养阳光积极自信的孩子,请多夸少批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