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焦慮,幾個框架思維用起來

小王業績下滑,接連兩天被領導批評,被譴責不會跟客戶溝通,白白浪費客戶資源,企業內卷嚴重,競爭厲害,小王深感“壓力山大”,一度質疑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好”......想想一人在外打拼,房子、車還沒影,再看同學做得風生水起,自己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整日蔫不拉唧,焦慮、愁悶都寫在臉上。

職場競爭難免,但總是自我否定,意志越來越消沉,再這樣下去,就離焦慮、抑鬱不遠了。怎麼破解困局,停止自我破壞?

《誰說我不可以:停止自我破壞》一書,系統地介紹了自我破壞心理的相關認知,告訴人們自我破壞心理是如何幹預我們走向成功的。作者是德國的傑奎琳·庫彭,他深入研究心理學,語言學,神經語言程序和佛教等,對自我破壞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在書中,他幫助人們克服心裏障礙,擺脫自我破壞模式,實現自我重組,讓人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重新塑造想要的生活。

面對困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很重要,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接下來是進取還是停滯,是成功走出困境還是在挫敗的漩渦中迷失方向。

在《誰說我不可以》一書中,說到幾種框架思維。

第一,問題框架和結果框架。

問題框架,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常聚焦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這月業績下滑,疫情影響,我沒有回天之力;客戶對產品不感興趣;同事不配合......”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更多聚焦問題是什麼,而不是解決問題。

結果框架,聚焦預期的結果以及實現目標的方式。會更多考慮“我想要什麼,怎樣能實現?”把問題重新表述爲目標。“疫情當下,我怎麼做才能保持業績,送貨上門?優惠幅度加大?客戶對產品不感興趣,是什麼原因?有同業競爭,還是客戶有別的需求沒有注意到?”結果框架,更重視結果的實現方式,發掘更多可能性。

第二,失敗框架與反饋框架。

在失敗框架下,會以消極眼光去看錯誤和失敗,有很深的受挫感。

反饋框架下,把失敗和錯誤當做一種反饋,從中得到啓示,做出調整。愛迪生髮明燈泡用了1600多種材料,進行了7000多次試驗,他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證明了那1600多種材料是不行的。

面對失敗,不同的態度會影響你是放棄還是繼續。不能接納失敗,對失敗的態度很消極,會挫傷積極性和自信。

反饋框架,失敗只是告訴我們這個方法不行,可以換別的方法,而不是被打敗,給自己Loser的標籤,徹底放棄。

作爲家長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失敗,就不敢迎接挑戰,要讓孩子敢於嘗試,就要教導孩子正確看待失敗,這個結果只是一種反饋,我們再想辦法把它做好就是了,給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

第三,不可能框架和假設框架。

不可能框架,指一些限制性想法,“我不可能完成這件事”,“我的水平達不到”,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再努力爭取。

假設框架,一般會以這樣的方式來提出問題,“如果......會......",比如,“如果我得到導師幫助,這件事我就能完成。”“如果提前做PLAN B計劃,會怎樣呢?”“如果我再拜訪幾個客戶,會有成功的可能。”假設框架會打破不可能,尋找更多可能性。

面對問題,接下來要怎麼做,或者會做成什麼結果,思維層面很重要。

小王對自己很失望,覺得“我不行”“我啥都做不好”,就陷入了問題框架、失敗框架和不可能框架的消極思維模式,如何轉變成結果框架、反饋框架、假設框架的積極思維模式?

結果框架:“想保持業績甚至提高業績,疫情當前怎麼做?不能等客戶來諮詢,要主動聯繫客戶,送貨上門;跟蹤老客戶產品使用情況,介紹新產品,快遞到家。能力不夠,像前輩請教,請喫飯、送禮物謙卑求教經驗;遇到問題及時彙報領導,請領導協商解決。”聚焦問題下的解決辦法,側重我想要的結果,在某些問題下,我該怎麼做。

反饋框架:“這月業績下滑,證明我哪裏確實做得不好,接下來我要避免出現類似問題,或者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它只是證明了我這麼做是不行的,我要更換策略。”

假設框架:“如果我用另一種方法,是不是會不一樣?”“如果我有前輩老師的幫助,指點迷津,我會更好。”“如果我多聯繫些新老客戶,再主動些,機會會大一些。”

小王如果能轉換思維,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更積極?一面調整消極狀態,積極投入工作;一面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能力,創造更多可能性。

工作生活中我們難免有意志消沉的時候,及時警覺起來,自問:我現在是什麼框架思維?是否陷入消極狀態,及時檢省自己的思維模式,是否進入否定自己的自我破壞狀態,第一時間意識到,要儘快調整成積極的框架思維,如結果框架、反饋框架、假設框架,導向正確的應對態度。長此以往,積極地看問題,我們才更從容,不迷茫。

你的態度不僅影響自身面對挫折的狀態,還會潛移默化影響家人,孩子也會複製父母面對挫折的這種狀態。考試成績差,接受不了,逃避學習;比賽失敗,挫敗感強,沒有自信......哪個父母都願意培養樂觀積極的孩子,如果孩子在挫折面前消極悲觀,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這幾個框架思維不僅能引導我們如何面對失敗,在教導孩子時也完全適用,讓孩子正確看待挫折,形成樂觀的思維模式,有能力以積極的狀態迎接挑戰。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成功者不會被輕易擊敗,曾國藩屢敗屢戰,越戰越勇,愛迪生7000多次試驗,才成功發明電燈泡......他們都做好了表率。

成功者一往無前,挫折面前不退縮。所以,調整狀態,讓積極的框架思維成爲我們向前的力量,相信自己,YOU CA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