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社:千人走戈壁的观影,给我留下了什么

其实,我一直是向往戈壁的。这次能借助千人走戈壁的活动背景, 通过参赛其中的一个团队4天3夜的故事,来达到我心中的意淫,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虽然,我所在的榆林地区也是有沙漠的,但比起真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儿顶多算茶余饭后的休闲沙滩。据说我们这儿曾是中国第四大沙漠,但通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现在连拍摄《我和我的家乡》都找不到合适的外景场地。

严格来说,我们现在称之为沙地,和陕北独特的黄土地相比没多大区别,就是要多植树。只要植被起来,盖房种地啥的都可以,我还亲眼见过种植蔬菜的。治沙英雄们本可以把沙漠全部消灭的,但为了给后人留个念想,只留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沙梁。

所以,电影中敦煌戈壁是我很向往的地方。但108公里的徒步距离,对于我来说是一段难以接受的挑战。它的难在于与外界断绝联系,它的难也在于对未知地域的莫名恐惧,它的难更在于如何面对孤独、如何面对疲惫、如何面对生命的觉醒。

很多人去那儿其实就是为了拍照的,像这样不能发朋友圈的旅程还是比较难受。虽然,刚开始一些参赛者还有闲情拍照,但到最后只顾得上快速抵达终点。很多平时业务繁忙的人,也能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激发无穷的能量。

我在网络中搜索了参加这样活动的费用,说实话这就是自己花钱找罪受。看组委会的介绍,今年参赛人数达到近些年来的高潮。参赛者是从报名的近万人中筛选出来的,涉及全球20多个国家。

很难想象一群各行业的精英代表,在镜头的注视下不再高高在上、不再光鲜亮丽,他们内心中就是为戈壁而来。期间,有过争吵、有过愤怒、有过放弃,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必定是生活的王者。

看到最后每个人都能从千人走戈壁当中获得生命新的认知。也许,恶劣的天气、长途的跋涉,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当心感觉到累了的时候,才是最痛苦、最失败的。

电影中绰号为“印迹”的小男孩,因为只有一条腿,时常遭人嘲笑,令他下定决心要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甚至用了40多天征服了世界屋脊。但当他来到这片戈壁的时候,才懂得了团队存在的意义。

以往,“独行侠”并不会感到孤独,却在这次旅程中一次次落在大家后面,他不想因为自身原因而导致大家拿不到奖项,只能选择通过支援车辅助。每个人都有最真实的一面,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在时间的考验中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初心。

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片子有很多情节上的硬伤。但我清楚自己不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旁观的,而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去体验的。我知道,过程虽然艰难,但恐怕太多时间释放委屈,只有当抵达终点的那一刹那是最难熬的。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心酸都是有效的,所有的掌声与拥抱都是充满对于勇者的鼓励与赞颂。他们带着困惑而来,他们带着成长而来,他们带着私心而来,这这并不影响戈壁赋予他们内心的启迪。

似乎在这场对于自我生命的觉察当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反思,完成了蜕变。我相信,他们走的并不是戈壁,而是内心的照见。通过荒凉的外在世界,去寻找潜在的安逸与通透。

我真觉得自己也需要这么一场精疲累尽的旅程,去西藏、去甘肃、去新疆,去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放空一切的欲望与不甘,放下手中赖以生存的力量,在大自然的无情侵蚀中打开全新的视角,来完成对于身心俗事的庄严洗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