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及其人物羣像品讀

《紅樓夢》是古典小說的巔峯之作,同樣也是一部引起廣泛討論的文學作品,甚至由此發展出了專門的“紅學”研究,且 “紅學熱”維持數十年來始終熱度不減。不論是深入其中、專心研討的學術研究,還是茶餘飯後、興之所至的閒暇討論,《紅樓夢》都是熱門話題,大可談歷史興衰,小可聊家長裏短,總有聊不完的焦點。毫無疑問,《紅樓夢》是真正具有國民熱度的作品。

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去研究《紅樓夢》,對這部經典作品進行不同的解讀。在《曹雪芹與<紅樓夢>》一書中,張俊和沈治鈞師生二人貼合作品本身,以大家族衰敗的時代背景和“字字看來皆是血”的悲劇思想意蘊爲本,主要從作者、作品版本、時代、思想特徵、藝術成就,尤其是人物形象剖析等方面,對《紅樓夢》做了細緻解說。


寶黛釵的三角關係和愛情悲劇自然是品評《紅樓夢》不可忽視的主線。“堪嘆古今情不盡”,對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書中主要從一個“情”字入手,分析三人的不同:寶玉的“情不情”、黛玉的“情情”和寶釵的“無情”。

按甲戌本眉批,曹雪芹在“警幻情榜”評寶玉爲“情不情”, “凡世間之無知無識,彼俱有一癡情去體貼”。也就是說,寶玉對不知情之人和不知覺之物皆有情。所以,寶玉的“情”,並不侷限在純粹個人的私情上,而是對所有純潔女子的尊重關愛和體貼入微,是一種博愛。當然,寶玉的“情不情”也是逐漸發展強化起來的。越是“情不情”,就越反叛封建禮教。

曹雪芹在“警幻情榜”評黛玉爲“情情”。黛玉的“情情”,和寶玉的“情不情”形成鮮明對照,卻又恰恰互補。黛玉專一於珍貴的愛情,因而,博愛的寶玉作爲“古今未見之人”,“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寶黛的愛情,也是由同吃同住、一起長大的朦朧情愫逐漸發展起來的。

作者用“任是無情也動人”來概括寶釵的“無情”,這正好與寶黛二人的重情形成對比。寶釵重禮不重情,合乎淑女標準。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合於禮法道德要求的。她漠視禮教之外的“情”,服食的也是冷香丸,缺少了“情”帶來的個性的鮮活氣息,確是“無情”。但她洞明世故、禮數周到、人情練達、能廣結善緣,也確是“動人”。

寶黛釵三位主角,立體多面,自作品問世以來,就成爲話題焦點,是說不盡的靈魂人物。從“情”的角度上,他們能夠互相襯托,相映生輝,給每個角色都增添了活力和魅力。這是作者從《紅樓夢》本身出發,對他們進行的解讀。


《紅樓夢》之所以成爲經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物羣像刻畫得成功。十二釵中的其他女子,也都是各有千秋,極具辨識度,諸如賈母、王夫人、邢夫人、賈政、賈璉、以及各位丫頭、僕人、劉姥姥等,同樣特點突出,不會混淆。每個人物,單獨拿出來,其言行都有值得討論之處。並且,每個人物身上都能從不同側面進行理解,討論不完,常有新意。

紅樓夢人物羣像的成功,依賴於曹雪芹深厚的文字功力。描寫人物注重真實性,性格複雜且富於變化,“近情近理”,絕不臉譜化,對話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個性鮮明,形神兼備。

在評價運用人物語言表現個性特徵的時候,作者用“相犯而不犯”來概括,也就是能夠描繪出同一類型的人的不同之處。同是描寫小姐、夫人、丫頭、婆子,能夠從語言上切實表現出符合其性格的特徵,才使得諸多人物與同類型的人區別開來,讓他們都能夠從紙面上活起來。

人物羣像的成功刻畫,是《紅樓夢》的一大藝術成就,也是令其百讀不厭、常讀常新的關鍵之一。在《曹雪芹與<紅樓夢>》中,作者重點分析了處於不同位置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更從創作手法上對刻畫人物的方式進行了總結。這樣,不僅帶領讀者去深入理解這些人物,更讓讀者瞭解曹雪芹是如何讓這些人物立起來、活起來的,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紅樓夢》,享受閱讀《紅樓夢》的過程。

2021.10.05霧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