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隋唐時代制度的傳承淵源和歷史演變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是陳寅恪的代表作之一, 成稿略早於《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兩部作品均創作於戰亂時期生活艱難的背景下。兩本書的形式都是直接引用不同史料中的相關內容素材,經過關聯分析和互相佐證,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兩本書內容有一定相關性,可以結合起來看,更好地理解隋唐歷史。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從政治史角度分析唐朝興衰的內外深層因素,其中論及府兵制、“關中本位政策”等內容,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着重考察隋唐制度的形成和淵源,包括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等部分,其中禮儀附帶都城建築部分大約佔了一半的篇幅。

在第一節《敘論》中,陳寅恪概述了隋唐制度淵源主要爲三個源頭,並簡要說明了創作這份《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的目的和敘述形式。

根據史料分析,陳寅恪認爲隋唐制度淵源主要爲三個源頭,分別爲北魏、北齊,南朝梁陳,西魏和周。其中,源於北魏、北齊的制度中包含了河西部分的重要影響,因此前未被深入分析,陳寅恪在這本書中做了詳細論述。另外,陳寅恪專門點出源自西魏和周的部分影響較爲微末,重要性比前兩個淵源相差較多。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禮儀部分佔據了全書小半篇幅,也是因爲禮儀是這本書中詳細敘述的第一個制度,重點敘述了隋唐制度的三個源頭的流變,專門對北魏、北齊尤其是河西地區對隋唐制度產生的影響做了分析。後續章節對其他制度延續了三個源頭的分析,僅列舉部分史料作爲具體佐證,不再重複敘述整個流變過程。

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多次強調,隋朝雖然在政治上繼承了北周的統治權,但所施行的各方面制度卻沒有直接因襲北周,轉而繼承北齊、梁陳的舊制,如在禮儀一節講到,“隋文帝雖受周禪,其禮制多不上襲北周,而轉仿北齊或更採江左蕭梁之舊典,與其政權之授受,王業之繼承,迥然別爲一事,而與後來李唐之繼楊隋者不同”。

在論證過程中,陳寅恪通過分析隋唐制定每類制度時參考的制度典籍、制度制定者的專業學識淵源、參考制度曾經施行的地區和主要施行者等資料,引用多條例證互相佐證,再用“寅恪案”的方式進行綜述,論據充分,推論嚴謹,切中要害,結論有說服力,也能啓發讀者更好地理解隋唐制度的演化及其關鍵變化節點。

例如,在兵制一節中,陳寅恪分析了府兵制的演變,點明府兵制在前期爲兵農分離、分部落由酋長形式管理的鮮卑貴族制度,經周武帝改軍士爲侍官、令府兵從酋長統帥變爲直隸於君主,隋文帝擴大徵調範圍令兵農合一、並進一步將其禁衛軍化由君主直轄,最終轉變爲較爲平民的、兵農合一、君主直轄的華夏兵制。

而在財政一節,陳寅恪分析了唐代財政制度實際上是因襲推廣了南朝舊制。其中,和糴之法早已在西北地區施行,牛仙客被重用後將該制度引入關輔,而唐代施行的回造納布制度,相似的納布代租之制早在江南施行。這兩個例子便是因襲前代成功的地方制度的典型。

通過《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這本書,可以瞭解隋唐時代各類制度的傳承和演變過程,以及制度轉變的關鍵節點和歷史背景,能更好地理解隋唐歷史。


2022.07.17霧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