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說|雍也篇6.21:《論語》是給“上士”看的書。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咲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摘自《老子》)

“下士聞道,大咲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出自《老子》)。

↑這都聼不了‘最上等的道理’。因為,《論語》是給“上士”看的書。----李宗奇

↑道理是→這樣的。不是不能給你講,而是你‘實踐不了。

道理呢,得通過自己‘實踐’,去‘証明’到(既:你聼到、學來的道理......),纔有意義。

道理呢,在你剛聼來、剛看來的時候,還‘不屬於’你。

在你通過‘實踐’‘証明到’,的時候,←這條道理才‘屬於’你。

↑道理是↑這樣的。

‘最上等的天才’,才能‘証明’到道理......

“中士”(既:“中人”)、“下士”(既:“中人以下”,←出自《論語·雍也6.21》),都不行(既:‘無法証明’到‘上等的道理’)。

↑道理是這樣的。

‘最上等的天才’,←之所以能夠‘証明’到:‘最上等的道理’,←→是因為他(相對較)‘清’。

清者自清,←所以,他能夠“勤而行之”(←出自《老子》)的,‘証明’到更多的道理......

所以,你跟他講‘高深的道理’,←→他自己是可以:想方設法去‘証明’,到的。

↑道理是這樣的。

《論語》當中,所記錄的孔子教學,←就是要譲你‘自己去想’。

既: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自《論語·述而7.8》)

↑既:‘你自己想’,啊。我不輕易告訴你......因為告訴你‘結論’,也(對你、我來説都)沒意義

↑要自己‘証明’到,才對你有意義。

↑道理是這樣的。

所以説:想方設法去‘証明’,←這是:“上士”(既:“中人以上”,“上士”出自《老子》,“中人以上”,←出自於《論語·雍也6.21》)的行為方式

道理是這樣的。“中士,若存若亡”;“下士,大咲之”,←他們是很難,或者説:無法改變的(既:“中士”、“下士”,以及“中人”、和“中人以下”←以上,出自《老子》、與《論語·雍也6.21》)。

↑道理是這樣的。

無法改變,←所以→半信半疑(既:“若存若亡”,←出自《老子》)。

無法改變,←所以→一笑置之(既:“大咲(笑)之”←出自,同上)。

↑這些人,你怎麼和他講‘高深的道理’,呢。換句話説:←↑他們看《論語》,其實也是沒有用的。

↑他們沒有:“法”。←所以他們(既:中、下士;以及中人、和“中人以下”←“中人以下”,出自《論語·雍也6.21》)很難‘真正改變’。

↑道理是這樣的。

除了自己‘証明’以外......有老師的情況下......老師的引導,也很重要。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出自於《論語·子罕9.11》)。

↑“循循善誘”←這四字成語,←↑就出自這裏。

↑“循循善誘”,←是《論語》中,顏淵説的。

↑道理是這樣的。老師的引導,加上學生的天才,《論語·公冶長5.9》記載:“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出自《論語·公冶長5.9》)

“聞一知十”就是顏回天才的體現。

↑説明他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聯想思維能力,極強。

↑這是,我們學習儒家思想,理解儒家精義的:關鍵能力(既:聯想思維能力)。

道理是這樣的。

↑老師“善誘”(既:“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出自《論語·子罕9.11》),學生天才(既:“回也聞一以知十”,←出自《論語·公冶長5.9》),←那麼,這必定是一段愉快的:教學時光。

↑因為我的付出,是有回饋的。←甚至(這種回饋)超出了我的預期。

而,“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出自《論語·雍也6.21》)。

↑恐也是孔子常年教育、教學,所總結出的‘經驗之談’,罷。

既:跟你説太多,對你、我,←都沒用。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九月初一 於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