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说|雍也篇6.21:《论语》是给“上士”看的书。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咲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摘自《老子》)

“下士闻道,大咲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出自《老子》)。

↑这都聼不了‘最上等的道理’。因为,《论语》是给“上士”看的书。----李宗奇

↑道理是→这样的。不是不能给你讲,而是你‘实践不了。

道理呢,得通过自己‘实践’,去‘证明’到(既:你聼到、学来的道理......),才有意义。

道理呢,在你刚聼来、刚看来的时候,还‘不属于’你。

在你通过‘实践’‘证明到’,的时候,←这条道理才‘属于’你。

↑道理是↑这样的。

‘最上等的天才’,才能‘证明’到道理......

“中士”(既:“中人”)、“下士”(既:“中人以下”,←出自《论语·雍也6.21》),都不行(既:‘无法证明’到‘上等的道理’)。

↑道理是这样的。

‘最上等的天才’,←之所以能够‘证明’到:‘最上等的道理’,←→是因为他(相对较)‘清’。

清者自清,←所以,他能够“勤而行之”(←出自《老子》)的,‘证明’到更多的道理......

所以,你跟他讲‘高深的道理’,←→他自己是可以:想方设法去‘证明’,到的。

↑道理是这样的。

《论语》当中,所记录的孔子教学,←就是要譲你‘自己去想’。

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7.8》)

↑既:‘你自己想’,啊。我不轻易告诉你......因为告诉你‘结论’,也(对你、我来说都)没意义

↑要自己‘证明’到,才对你有意义。

↑道理是这样的。

所以说:想方设法去‘证明’,←这是:“上士”(既:“中人以上”,“上士”出自《老子》,“中人以上”,←出自于《论语·雍也6.21》)的行为方式

道理是这样的。“中士,若存若亡”;“下士,大咲之”,←他们是很难,或者说:无法改变的(既:“中士”、“下士”,以及“中人”、和“中人以下”←以上,出自《老子》、与《论语·雍也6.21》)。

↑道理是这样的。

无法改变,←所以→半信半疑(既:“若存若亡”,←出自《老子》)。

无法改变,←所以→一笑置之(既:“大咲(笑)之”←出自,同上)。

↑这些人,你怎么和他讲‘高深的道理’,呢。换句话说:←↑他们看《论语》,其实也是没有用的。

↑他们没有:“法”。←所以他们(既:中、下士;以及中人、和“中人以下”←“中人以下”,出自《论语·雍也6.21》)很难‘真正改变’。

↑道理是这样的。

除了自己‘证明’以外......有老师的情况下......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出自于《论语·子罕9.11》)。

↑“循循善诱”←这四字成语,←↑就出自这里。

↑“循循善诱”,←是《论语》中,颜渊说的。

↑道理是这样的。老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天才,《论语·公冶长5.9》记载:“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出自《论语·公冶长5.9》)

“闻一知十”就是颜回天才的体现。

↑说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联想思维能力,极强。

↑这是,我们学习儒家思想,理解儒家精义的:关键能力(既:联想思维能力)。

道理是这样的。

↑老师“善诱”(既:“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出自《论语·子罕9.11》),学生天才(既:“回也闻一以知十”,←出自《论语·公冶长5.9》),←那么,这必定是一段愉快的:教学时光。

↑因为我的付出,是有回馈的。←甚至(这种回馈)超出了我的预期。

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自《论语·雍也6.21》)。

↑恐也是孔子常年教育、教学,所总结出的‘经验之谈’,罢。

既:跟你说太多,对你、我,←都没用。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九月初一 于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