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庸的重新理解

看到“中庸”二字,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往往是平庸,圓滑,八面玲瓏。好像這是一個偏貶義的詞。最近在學習華彬老師的課時,對“中庸”二字有了新的理解。

何爲中庸?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說:“不偏之爲中,不易之爲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就是不偏不倚,一點差錯都沒有,還要無過不及,沒有一點過分的,也沒有一點沒達到的,恰到好處;不易,就是永遠不變,遵循永恆不變的定理, 可謂萬事垂範。簡單一句話:中庸之道,就是一點毛病都沒有,也就是完美啊!這太難了吧,有人能夠做到嗎?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連孔老夫子都直呼做不到,可見中庸是一種極致的完美,很難達到。中庸就像數學上的一個極限值,你可以無限趨近,但是永遠不可能達到。

中庸之道這麼難做,爲何還要去做?我理解,中庸之道,就像是一種人生指南,一種人生的標準,樹在那,立在那,人人可見,人人知道,在你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知道如何走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至於走偏,走歪,走到岔路上去。

比如喫飯,都說喫飯喫到到七分飽是最合適的,健康的,攝入多少蛋白質、維生素、鹽,也都有一個最精確完美的量,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每種元素攝入都不多不少,恰到好處,這就是喫飯的中庸之道。你能做到嗎?很難做到,但有了這個標準,就可以在喫飯時稍加註意,讓自己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分節食,就達到了飲食上的中庸,保證自己身體的基本健康。

再比如,人人都知道,想健康要運動,可如何運動纔好,運動多少纔好,具體到你自己,該如何運動?想健康要運動,這是個方向,是個標準,運動多了會疲勞,運動少了達不到運動的效果,怎麼辦?只有依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和學習,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的長短,且持續不斷地堅持,就能達到通過運動促進健康的目的。這是運動與健康的中庸吧!

生活中處處都有中庸,只是我們常常忘記了這一點。

中庸之道,實際上是一種人生的修煉,在不斷的修煉中,達到自己的人生圓滿。

(注:這是自己學習華彬老師課的讀書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