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停顿的隐喻(1):空

停顿的隐喻之一:空

空即无,即满。人心的容量是无限,也是有限的。用两种人来说明,一种是唐僧型,他(她)永远不停的叨念本身,意味他“盛有”无限多的诉求,而又不断溢出那滔滔不绝的正经的废话,也即意义空无。这犹如祥林嫂,内心满是忧患的包袱,没有喜悦的位置,所以她只能不停地哀怨和诉苦。还有一种是悟空型,他(她)充满灵性与快乐的人生,则来自那永不歇息的欲望——对真善美的追求。但这个前提是,你必须报持有对无限欲望的甄别,和有节制地满足欲望的不断的顿悟。

叨念是体内废物向上的排泄,错位的排泄,象征着动机与目标的紊乱。或许,我们惟有维持净空的心,方能容纳新的物;也或许,我们只有在追逐的停顿中,方能感悟那句哲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真谛。

人们往往是,执迷“有”也迷失在“执迷有”,而不能忍受“无”,更不能承受“无”所象征的种种丧失。比昂认为:如果存在着“无”,就一定存在着“有”,精神分析背后的不变性,就是“有”与“无”之比。但心理疾病者,正是缺失“有”与“无”的变通,而固着“万无一失”,或只可“有”,不可忍“无”。比如,强迫性神经症的多种表现背后,是不能忍受事物不存在的心理,即他的内心存在着一种“不存在的事物”。那些不存在的事物包括:被爱、荣誉、接纳、上等人、理想爱人等,它令强迫症患者不安与恐慌,为填补恐慌感,它(即不存在的事物)成为他强迫性追求的目标,但始终挣扎在虚“有”的目标中。

其实,匮乏并非来自“无”的存在,而是源自对“有”的迷惘,饱满也并非来自“有”,而是源自对“无”的承受,以及对匮乏的修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