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紅樓夢》究竟是個什麼“夢”? 提要 正文

提要

夢破纔有《紅樓夢》。只有已經從夢裏醒來的人,才能寫夢。

已經出夢的紅樓作者,遠遠地站在人生邊上,眺望着紅塵深處的紅樓女兒們,想到如夢、如幻、如焰、如響、如鏡中花、如水中月。

正文

你大概也知道,《紅樓夢》的書名很多,除了《紅樓夢》,還有《石頭記》《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情僧錄》等等。哪個名字最重要呢?

迄今爲止,清代這部書最早的手抄本,也就是通常所謂“甲戌本”裏有一段文字,就明確說過,“《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

從後代的傳播和流通來看,《紅樓夢》也是最得人心的書名。

這一講,我就給這個書名開一下題,聊聊《紅樓夢》究竟是個什麼“夢”。

《紅樓夢》的“夢”,來自佛學

我們會破解散落在《紅樓夢》全書裏的一組成系統的謎題。

套用兩個現成的詞,它們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但是始終緊密地關合着整本書的主旨之一——證空。

這個概念你現在應該很熟悉了,它指的是證悟虛空。

中國文化裏“夢”這個意象,往前溯源,你應該很容易會想到周公解夢之夢和莊周夢蝶之夢,他們一個來自儒家,一個來自道家。

但是《紅樓夢》裏的這個“夢”字,卻來自佛學。“夢”是佛學裏一個著名的象徵着“空”的符號。

想要理解“夢”跟“空”的關係,我要先介紹一點兒大乘佛教經典的常識。

在大乘佛教裏,最重要的一類經典就是般若系經典。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它是梵語的音譯。

而般若系經典裏最重要的佛經,就是宏大的《大般若經》,一共600卷。

它的中文版是唐代的玄奘法師翻譯的,對,就是那位《西遊記》裏的唐僧。

《大般若經》的名字,你可能聽着耳生,但是,如果我說《心經》和《金剛經》,你肯定就不那麼陌生了。

《金剛經》是《大般若經》裏的一卷,而你更熟悉的《心經》,就是對整部《大般若經》精華要義的總結。

那麼,這《大般若經》的精華要義到底是什麼呢?《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是空。

一部600卷的《大般若經》要說的,就是一個“空”字。

釋迦牟尼以他的圓常大覺告訴世人,宇宙間一切都不離“成住壞空”這個基本規律,你要以智慧照見空性。

但是,對芸芸衆生凡夫俗子來說,“空”這個概念畢竟太抽象了。

所以,釋迦牟尼又動用他的無礙智慧,設置了十個比喻,就是通過十種常見易懂的現象,來幫你理解究竟什麼是“空”。

那麼佛陀都打了哪十種比喻呢?

它們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達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不論是幻相,還是夢境,或者火焰,還是聲音、影子,都是短暫的現象,轉瞬即逝。佛陀說,這就是空,世間的一切,都不出這個規律。

這十個比喻構成一條象徵性的符號鏈,稱爲“般若十喻”。

《紅樓夢》的夢,正是這個符號鏈中的一個。這個書名,已經點明瞭《紅樓夢》的“證空”主題。

《紅樓夢》裏的“般若十喻”

這的確是我個人的學術創見。說起來這個文獻發現,其實因緣巧合,十分幸運。

十年前,因爲一個偶然的機緣,我開講了一門課程《高僧傳》。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高僧傳記。

高僧的傳記裏,自然會涉及不少佛學知識,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開始閱讀一些佛學典籍。

有一次,正在查閱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般若十喻這一段。

其中“水中月”“鏡中像”,這兩個詞,立刻觸碰了我的神經。

如果你對《紅樓夢》文本比較熟,也覺得聽上去耳熟是不是?

還記得那支著名的《枉凝眉》嗎?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你可能會較真,十喻裏是“鏡中像”,可《紅樓夢》裏是“鏡中花”啊!

你有所不知,“鏡中像”這個詞,在佛學典籍裏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到清代,它已經演化成了“鏡中花”,要真想鑽牛角尖兒,你可以在《大藏經》裏,找到這個演化的軌跡。

咱們先不打岔,接着往下說。

實際上,《紅樓夢》有個統領全書的預言體系,從第1回到第80回,它像一條長蛇的脊椎,貫穿了整個故事。

每隔一段,預言就會以不同的符號出現一次,用隱喻的方式,透露給你最後歸空的結局。而在這個貫穿首尾的預言體系裏,般若十喻出現了九種。

具體來看,第1回,就出現了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的命運預言。

茫茫大士看見甄士隱懷中抱着三歲的英蓮,說出了一首詩:

慣養嬌生笑你癡,

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

便是煙消火滅時。

我提醒你注意最後一句,跟英蓮的命運悲劇有關的符號是“火”。

英蓮五歲的時候,元宵節觀燈看焰火走失,從此開始了她悲慘的人生。

而緊接着,甄士隱的家,也是一場大火,燒成了一座火焰山,甄士隱徹底敗落。

甄英蓮和甄家的命運符號,就是十喻裏的“如焰”,火焰的焰。

再比如賈元春,她的命運預言,出現在第22回,也是一個元宵節,太監從宮裏送出來元春作的燈謎詩,這是娘娘隔空跟姐妹們玩兒猜謎遊戲。

本來高高興興的事,可是元春的父親賈政看了這首詩之後,反倒悶悶不樂。爲什麼呢?

元春的詩是這麼寫的:

能使妖魔膽盡摧,

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你猜到了嗎?謎底是爆竹。

你看,元春寫得很形象,一聲巨響,彷彿轟轟烈烈,但是瞬間,一切化爲烏有。

貴爲娘娘的元春不正是如此嗎?賈政猜到了謎底,預感到不祥,所以悶悶不樂。

元春命運,正是十喻的“如響”。

看了英蓮和元春的命運預言詩,現在再回到那支著名的《枉凝眉》。

這首預言了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曲子裏,其實不只包含了“鏡中像”和“水中月”這兩個符號,第一段的終結是——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般若十喻裏“如虛空”、“如化”這兩個符號,被作者合併成了“虛化”。

好,到這兒,般若十喻你已經見到六種了。但是別急,還有。

現在翻回第1回,再看整部《紅樓夢》的開篇。

作者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是:此開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聽清了嗎?整部《紅樓夢》,是用“如夢、如幻”這兩個符號拉開的大幕。“如幻、如夢”也出現在般若十喻裏了。

而且,作者還怕你不夠重視這兩個如此重要的隱喻,他又加了一句,擺明了說,“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夢和幻所代表的空,就是十喻所代表的空,正是作者的立意本旨之一,是紅樓證空、證情二元性主題裏的一個。

這麼說吧,讀到“證空”的層面,《紅樓夢》你就已經懂了50%。反過來說,讀不到這一層,你是沒有可能讀懂《紅樓夢》的。

作者在小說裏唯一沒用的,是“如犍達婆城”。

這是一個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海市蜃樓,爲什麼單單捨棄了它呢?我猜,大概因爲這個詞是梵語音譯,很難不露痕跡地化進故事裏面。

停下來梳理一下,全部線索穿在一起,紅樓的預言體系和佛經裏的“般若十喻”重合度高達90%,如果還覺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那恐怕說不過去了。

賈家的故事,百年之間,從鮮花着錦、烈火烹油,到呼啦啦似大廈傾。

金陵十二釵從青春美好,到枯萎消亡。在這麼龐大的故事裏,作者舉重若輕,甚至不露痕跡地埋進了“般若十喻”,把“證空”的主題化於無形。

拙劣的作家纔會把主題拿大喇叭喊出來,偉大的作品,從來都是在用文學手段推動主題呈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