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聽書筆記:未來兩年,請你這樣觀察海外市場

第一個要關注的重點仍然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把這個話題翻譯得再清晰一點的話是,美國會收緊流動性嗎?會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來收緊?

觀察美國的貨幣政策的標記點,仍然跟我們在173講講過的一樣: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會不會在某一個月內極速上升到2.5%以上,或者美債會不會流拍。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美聯儲爲了壓制惡性通脹,就不得不加息了。

但對中國來講,跟幾個月前相比,我們防範的重點發生了變化。

什麼樣的變化呢?在幾個月前,拿當時的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話說,我們擔憂的是當時的美國宏觀政策(也就是緊縮政策)生效,導致全球資本收縮、金融資產泡沫破裂,給中國金融市場也帶來壓力。

而現在,我們這邊不太提這種擔心了。中國這邊的聲音變成了「不管他們是什麼狀態,我們自己把自己的籬笆扎牢。」爲什麼「不管他們是什麼狀態」了呢?因爲我們現在要防範的不是美國收緊,而是它不想收緊,但它失控了。

這裏面有兩個點要解釋:一個是它不想收緊,一個是它失控了。

關於「不想收緊」,130講我們有過解釋。加息一方面會影響經濟恢復,另一方面也可能直接把美國政府自己推向破產。美聯儲主席鮑威爾8月底的時候剛好在全球央行會議上又表了一次態。他講話的大意是,美國當前通脹還是暫時性的,應該避免用加息來打消通脹,因爲這可能耽誤美國實現充分就業。你看,美聯儲的兩大天職,抗通脹和保就業,他仍然是優先保就業。

那什麼是「失控」呢?

陳老師打了個比方很生動。一個爸爸看到兒子看漫畫書,說:「他看漫畫書是暫時的,他一會兒就會去好好學習。他不好好學習我打斷他的腿。」說這句話的爸爸其實身處在一個兩難險境:他事實上不可能打斷兒子的腿,但他希望兒子相信這句話。只有這樣,兒子纔會出於威懾去學習,家庭的和睦也得以保存。

美聯儲也處在這樣的處境裏。它已經向市場喊了很多次「通脹是暫時的」和「通脹真要長期化我就打斷它的腿」。但這真的是暫時的嗎?央視財經之前做過一組美國超市的現場調查,超市裏一磅牛排,1月份的時候12.99美元,7月份漲到了22.99美元。幾乎翻了一倍。

所以要是有一天兒子意識到,爸爸並不會真的打斷自己的腿,那他可能會大喜過望地把一天24小時都用來看漫畫。那放在美聯儲的處境裏,就是市場極速倒向惡性通脹。

真要到了這種坦誠相對的時候,美聯儲就只能去加息,打斷市場的腿。但真打斷了之後呢,可能又得再降息,把腿接上,防止資產價格雪崩。市場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在兩個極端跳來跳去,美國的貨幣政策也就在「打斷腿」和「接上腿」之間循環往復。

這個局面還真不一定是誇張,它在歷史上就出現過。1979年到1982年期間,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爾就是用強力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控制當時每年10%的通脹。在那個治理過程當中,十年期美債的收益率用三個多月就從12%跌到了9%,後來又漲回到了16%。沃克爾確實結束了當時美國的通脹,但這也造成了1981年開始的經濟衰退。

我們今天說從2%漲到2.5%都是了不起的大事件了,但跟當時那個波動比起來,可以算是「不動如山」。

你肯定記得,129講我們講過,美債收益率,那可是全球資產定價的錨點。全世界其他資產的價格都是隨着美債收益率而變動的。美債收益率在短時間內這麼劇烈的變動,那會讓全球資產價格的定價依據都發生紊亂。

在今天,美國仍然在進行超預期的大放水,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應對;而要是它在超預期大放水的末端,不得已要去加息的時候,這可能會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失去原來的秩序,到時候全球資本怎麼流,現在我們已經無法預估了,只能在未來兩三年內加緊觀察,並且扎牢自己的籬笆。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是,中美關係可能會進入爲期四五個月的短暫緩和期。

而這件事會不會發生的標記點,可能是華爲的CFO孟晚舟回國。華爲目前收到的消息是,10月21日加拿大法官會確定正式的裁決時間。而8月底,在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押1000天的節點上,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給孟晚舟打了慰問電話,鼓勵她堅定信心。這可能是一個信號。

因爲中美當下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不止中國被各種卡脖子,美國也感受到了疼痛。美國最大的痛處就是中國到6月已經連續4個月減持美債了。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中國對美債的態度是直接影響美債的價格和收益率的,而美債收益率,前面說了,又直接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幾個月發生了三件好玩的事。第一件事,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堅持要到訪中國,哪怕只能去天津而不能進北京也要來。第二件事,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也放出消息說,考慮在未來幾個月訪華。第三件事,美國總統拜登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動打了電話。

謝爾曼我們就不說了。耶倫掌管的財政部是一個負責國內事務的政府部門,耶倫有什麼話題非要跟中國聊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尋求跟中國的合作,解決美國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困局。而拜登跟習近平的電話,從公開消息來看,我們不是很熱情,美國不是很滿意。

這之外,還有一件事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拜登政府批准了一份申請,允許華爲向美國採購數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芯片。

這些,都是美國想要緩和的跡象。

中國這邊也有一些讓步。比方說資本市場,北京最近迎來了第一家全外資的私募證券基金。

你想,託尼可是一個外資。你要是允許做他在境內做資產管理業務,那託尼就能替王富貴管人民幣資產了,那進一步,能不能替王富貴也管理他的美元資產呢?要是託尼也可以幫王富貴管理美元資產,那富貴想在託尼這裏把人民幣資產換成美元資產可不可以呢?如果託尼的私募機構發行有一隻人民幣基金,海外還發行有一隻美元基金,那王富貴買了這個人民幣基金,人民幣基金再去買那個美元基金,王富貴是不是就等於進行了美元資產投資呢?

這些操作細節,中國在放開之前肯定都有考慮,所以說,這是資金跨境流動領域非常大的突破。

這是爲什麼說,如果孟晚舟在未來幾個月能夠回國,那就大概率意味着,中美進入了短暫的關係緩和期,雙方都會趁着這個窗口整理整理自己。美國要趕緊把通脹和流動性給收拾收拾,中國反而要放鬆一下國內的貨幣政策,給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加加棒,同時也建立好共同富裕的共識。

但哪怕這個關係緩和期真的會來,它的緩和也肯定是暫時的。

第三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變化,你肯定猜到了,疫情。值得你繼續觀察的是,新冠疫情究竟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消停下去,以及它會怎樣改變世界的貿易結構。

在中國之外,新冠疫情已經進展到第三、第四波了。第一波是2020年3月開始持續到夏天;第二波是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第三波是5月份從印度開始的德爾塔疫情。最近我還看到說,加拿大、德國和以色列等等幾個國家,已經在說自己進入第四波了。

這幾輪疫情對不執行嚴格防控的國家來說,對製造業和服務業都衝擊巨大。越南和印度的情況我們以前都提過了。美國最近一個月的新增確診速度也飛快,美國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8月份已經開始拐頭向下了。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早,7月份拐頭向下。這都是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新打擊。

而這同時,中國產能仍然在承擔全世界的需求。海關總署前兩天給了個信息說,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有望達到5.1萬億美元,這等於是提前把十四五規劃給2025年設置的目標給完成了。海關總署說,這樣一來,中國貨物貿易的國際市場份額會提高到15%。

去年海外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認爲,中國可能會暫時地獲得全球貿易訂單的傾斜。但要是海外疫情不斷地往德爾塔、往繆去演化,全球供給結構的暫時性變化,難保不會變成長久性的。

其實在新冠疫情裏,主張嚴格防控、動態清零的國家並不是只有中國,在發達國家裏新西蘭也是嚴格戴口罩、強推打疫苗。新西蘭8月份出現了一例確診,馬上全國封城3-7天,來尋找密切接觸者。它這種嚴陣以待的方式,讓它也一直是感染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在疫情亂世裏,對有選擇權的人來說就很有吸引力了。前幾個月,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就帶着孩子,移民去了新西蘭。

拉里·佩奇的這種選擇會成爲某種趨勢嗎?這也是新冠疫情可能給世界帶來的結構性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