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聽書筆記:學習是爲了成爲你自己

終身學習,名詞,意思指社會每個成員爲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

*

我個人算是終身學習這個詞的忠實擁躉,沒辦法,選擇的餘地很少。如果可能的話,我更願意勸人多讀書。但是有一天我突然醒悟,勸人多讀書這種話聽起來像是一種羞辱,於是當天我就轉而支持終身學習。意思相差不大,但是人們聽到之後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

教別人如何終身學習我做不到,這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不過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終身學習經歷,也許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更有參考價值。這裏,我想具體分享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大學畢業之後開始學高等數學。聽起來有點奇怪是吧?我上大學的時候,高等數學的課程令我很是頭疼,雖然最後考試都還能通過,但我自己很清楚,那是因爲我有考試技巧,並不是我當真理解得很透徹,學習得很紮實。等到我開始工作,一般是值一個24小時的大班,然後休息2-3天。有時候和同事調換一下,可以隨隨便便弄出一週休息時間。所以我突然有了很多時間,當一個人沒事可做的時候,他身上的習慣就會開始發作。那時我22歲,之前有16年的時間都在校學習,我最習慣做的事情就是打開教科書開始學習。

於是,我回家翻出大學時代的教科書,開始補習高等數學課。大學時代由於學得很痛苦,讓我對自己的智商都有所懷疑。這種隱憂直接影響到了我的自我判斷,所以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重學高等數學。然後奇怪的事情就此發生,在沒有老師,沒有學校,沒有課表,沒有作息時間規定,沒有考試的情況下,我發現一個人的確可以憑藉個人興趣進行學習。而且從我的親身體驗上來講,當這一切壓力都消失的時候,高等數學也變得不是那麼難了。在畢業之後,我突然發現我還是能學一點數學的,以前解不了的題目現在突然間也有了靈感,總而言之,我感到自己的腦子就像有一陣清風吹過,吹散了裏面的霧氣,發現這顆腦子還能用。

這是終身學習概念對我產生的最大觸動。當我終於可以順暢解題的時候,內心其實非常悲涼,因爲我第一次意識到學校和學習之間其實沒有必然關聯。沒有校園裏的那一套東西,一個人也是可以自學的。相反,如果一個人運氣不大好,在學校裏卻有可能遭到來自教育的打擊。因爲那套叫做教育的東西,其實是說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反覆訓練一個人,讓他能達到通過考試的標準。至於說他是否真的理解,內心是否真的融會貫通,沒有人在意。這樣即便考試能夠通過,這種通過對於個人也依然是一種打擊,它分明是在說:你其實根本不會,你就是個騙子。然後,這種自我懷疑就會限制一個人的人生可能性,有許多事情他會自認爲做不了,就像我在畢業前因爲數學喫力就認定自己不可能是做學術的材料一樣。

第二件事情,是自修人文科學。我是理科生,早年間帶有理科生傳統上的傲慢:他們文科根本就不是科學,沒有任何一門是紮實的學問,想怎麼編書,想怎麼編論文都可以,就是一幫大話精、吹牛犯、口力勞動者。而我們理工科學生,纔是讓這個世界真正運轉起來,讓人民得到幸福生活的人。90年代末,當我開始上網,和網友在網上討論具體社會問題的時候,我猛然發現了自己的短板:我可以說出一個物件後面的原理,解釋某種物質現象背後的機制,但我對人類社會如何運轉,人們如何思考問題完全一無所知。任何一本物理教材、數學教材,不會告訴我社會財富如何分配才較爲合理。同樣的,它們也不曾告訴我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與邊界,因爲這不是科學所要討論的問題,但對於個人生存至關重要。

於是我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惡補人文科學,具體方法是上網找人就某一社會問題辯論。看不懂對方的論證,或者是辯不過對方的觀點,那就回來查資料翻書,學會一點然後再次爬上網和人接着吵。吵得越嚴肅、越深入,我的學習進度也就越快。感謝那時候的網友,他們對於辯論還有一種很認真的態度,每次他們引經據典進行反駁,都爲我隨後翻什麼書指明瞭道路,提前爲每一本書勾畫了閱讀重點。

正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才讓我放棄了理工科學生關於“技術中立”的妄念,也讓我終於意識到在人類社會里並不是每一個現實問題都可以轉化爲技術問題,避免了把人當作工具和對象的那種冷酷想法。而在多年之後,當我回顧這一段瘋狂的自學歷程時,不得不承認自己當初運氣好,誤打誤撞找到了終身學習的根本動力:學以致用。因爲學了就能用,這讓我保持了多年的學習熱情。如果僅僅靠個人興趣或者個人思考,那麼到今天我的學習進度大概依然保持在剛剛開始的地方。今天有興趣,明天則未必;今天覺得有價值,明天也未必。但任何知識只要明天要用到,那人就會學下去。

第三件事情,是自學AI繪畫。工作多年之後,兜兜轉轉,我轉入互聯網行業。它是我的興趣所在,也在其中實現了自我價值。但是互聯網的版圖現在已經變得太大,大到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通曉全景的程度。所以有一陣子我也覺得很迷惘,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在這個行業裏學點什麼。因爲分工已經變得很細密,而且每一個分項的門檻也都變得很高。再加上加密技術等新領域的進展,直接指向了更雄厚的資金和更高深的技術,也讓我這樣的微小型玩家覺得事情與我無關,新領域已經不再需要我這樣的人,要玩也交不起門票錢。所以陷入了一種什麼都想學,但是什麼也學不了的困境。

中間一度我想過做點別的,比如說學着編個劇本,開家餐廳,練門外語,出本寫作教程一類的事情。一旦開始思考這種開放性問題,太多的可能性讓我無所適從。似乎什麼都可以學一下,似乎學完都可以試一試,但又似乎沒有哪一樣真正讓我感興趣。後來我成功說服了我自己:爲了學而學,那你還是個騙子,就像當初早出晚歸去學校教室裏坐着一樣,你堅持去做上學這件事,而這件事你自己清楚和學習沒有任何關係。

最後我剛好遇見AI繪畫技術大爆發,依然是互聯網上的新進展,依然和創造有關,依然有很多不確定,大家依然都在差不多的水平線上,這種情形和我當初投入互聯網時的情形差不多。所以我一頭紮了進去,沒有誰催促我,沒有誰鼓勵我,沒有人告訴我偉大意義,更沒有人告訴我遠大前程,但我就那麼去了。在我目前的這個階段,看起來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太多選項,但任何個人的發展都有他自己的路徑,而大多數選項並不在這條路徑上。在那麼多年之後,我還是喜歡互聯網,還是喜歡創造,我認爲這些偏好已經是我個人的一部分。那麼對應的終身學習也是如此,它應該是幫助我去實現那個想要成爲的自我,而不是讓我體驗種種可能性。我當然現在可以去學棒針編織,但是那個會打毛衣的我,可能對於我個人而言並沒有多少意義,那麼這種學習也就落在了空處。

把教育和學習分開,永遠強調學以致用,最後是爲了成爲自己而學習,這就是我個人關於終身學習想要分享的三件事。我希望有人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和我講這番話,告訴我教育歸根到底是個人的事情,所以最終還是會落回到學習上來;告訴我與其期待教育,期待他人,不如依靠自己;告訴我在無窮無盡的可能之中,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自己想成爲什麼人,那麼終身學習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它不是學習方法,或者生活方式,它就是人存在本身,我們在物質新陳代謝之上的知識新陳代謝,同樣幫助我們構成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