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00 珍珠說生涯:我只想喫最後一個包子

搜“珍珠”,學生涯!


上次上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後,有個學生課後提出困惑問題:“老師,您舉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肝膽外科專家吳孟達院士、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這些職業例子,都說明了一個人長期專注、熱愛某一項工作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和榮譽。可是我的興趣很廣泛,每一項都是三分鐘熱度,不持久。我怎麼才能找到屬於我的長期興趣,進行專注的投入呢?”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一下子找到最讓我滿足的那個職業選擇。”讓我想到一個笑話:“有個人一口氣吃了四個包子。當他喫到第三個時還沒有飽,但喫到第四個時就喫飽了。他懊惱的說,早知道第四個包子能喫飽,就不喫前三個了。”

雖然是笑話,但是這種思考方式確實很多人都有的,這種思考方式就是:“過程不重要,我必須要最高效率的拿到結果。”

1.

這種“效率優先”的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呢?

“效率思維”開始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2.0)時期。19世紀後半期,內燃機和發電機相繼發明,勞動分工和批量化生產的發展,讓工廠的流水化生產線成爲可能,於是人類進入了一個製造業高速發展的新時代。

流水化生產方式讓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很多商品都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生產,普通老百姓能夠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產品。比如汽車、家用電器、服裝、日用品等,都變得又便宜又耐用。經濟空前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流水化的作業帶來一個問題:對標準化要求很高。之所以能夠實現流水作業的前提是工人的每個動作都能夠、每個操作都能實現標準化。

伴隨着工業2.0的發展,行業分工、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大批量的專業技術人才要求人才也要規模化、批量化。爲了適應工業的需要,教育強化了分科而教,分專業培養的育人模式。

2.

爲什麼標準化的制度不在乎人的需要,把每個人都變成一心只看結果的機器呢?因爲“每種標準化制度,從其定義和設計上來說,都把效率放在首位,而通用動機和普遍動機則至少是在平均水平上進行調整的有效方式。標準化動機不僅忽略了所有關於你是誰的重要信息,而且標準化公約通過不斷地將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個動機上,限制了我們對個人動機可能是什麼的深入思考。”

也就是說,效率是以犧牲個人滿足感爲代價實現的。爲了讓更多人更好的協作,需要讓所有人的注意力放在同樣的關注點上,讓所有人有共同的目標期待,這樣才能實現效率的最優。

標準化的統一價值觀隨着工廠和學校的興起而在整個工業化世界蔓延開來。 標準化職業生涯的確立,開創了標準化時代對成功的定義:通過爬上制度階梯獲得財富和地位。一旦通往財富和能力的道路變得明確、固定並可以預測,那麼社會中的每個成員就能對獲取職業成功所需要的準備工作具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首先選擇你的職業目標,然後堅定地沿着恰當的訓練軌跡一路前進,直至到達指定終點。這樣看來,標準公式中沒有任何地方涉及個人滿足感也就不足爲奇了。滿足感取決於人的個性,而個性化在標準化時代發軔之日起就被逐出了正軌。

                                                       ——《成爲黑馬:在個性化時代獲得成功的最佳方案》

爲什麼個人會願意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滿足感被忽視的非人性的制度呢?

因爲從表面上看,標準化公約似乎既平等又公平,特別是與以前的情況相比更容易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在19世紀,真正的機會僅限於那些擁有恰當家庭、恰當種族、恰當宗教、恰當性別或恰當銀行賬戶的特權階層。相比之下,標準化公約似乎建立了一個真正的精英制度。雖然根據這一公約,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因爲你仍需要努力工作並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在人類歷史上這是第一次,任何人都有機會在制度的階梯上攀登。

它至今仍向人們如此承諾:根據我們標準化制度的判斷,誰表現出的優點最多,誰就能獲得社會提供的最佳機會。該公約承諾,只要堅持沿着社會規定路線前進,任何人都有公平的機會成爲放射科醫生、專利律師、管理顧問、《財富》世界500強高管或常春藤聯盟教授。你獲取獎勵所要做的事情也是其他所有人獲取獎勵必須做的事情,所以,你只需要比你的同齡人做得更好就行了。

上同樣的課,但成績更好;參加同樣的考試,但分數更高;追求同樣的文憑,但能上更好的大學。在標準化公約中取得成功的主要祕訣可以簡單地概括爲“八字箴言”:同樣做事,表現更佳!(Be the same as everyone else,only be)

這一承諾最終在美國社會中變得根深蒂固(並在歐洲固化爲一種更爲死板的形式,在亞洲甚至僵化爲一種完全石化的狀態),以至它成爲一種基本的社會公約。根據這一標準化公約條款的規定,只要你放棄追求個人滿足感,轉而沿着標準化路線去實現專業上的卓越表現,社會就會獎勵你。 

                                                                   ——《成爲黑馬:在個性化時代獲得成功的最佳方案》

基於外在和內在的雙重因素,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追求個人滿足感,當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的時候,就形成了一種規範:無視個人滿足感纔是正常的、合理的。

回到最初同學的問題:“如何一下子找到自己的理想職業”,其實核心是標準化時代的“效率優先”思維在起作用。類似的問題還有:“如何最快的到達職業頂峯?”、“如何最短時間找到合適的伴侶?”、“如何在工作中最快的出業績”,“如何快速獲得晉升?”、“如何XX天掌握一個技能?”、“如何早日財富自由?”

所有的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如何喫到最後一個包子?”

文章讀到這裏,你大概明白了爲何我們對“如何不浪費三個包子”而糾結,對嗎?

那麼,你覺得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2021/10/28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