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社:每一位學困生,我們都不應該放棄

在我任教的幾屆班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學困生,他們有的存在智力障礙、有的明顯學習困難,有的始終就是對書本和老師提不起感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依據成熟經驗來判斷。不能對所有學困生實行一刀切的管理手段,促使這羣本該需要特殊照顧的兒童,在激進和粗暴的學習體驗中徹底喪失自理能力。

面對學困生,首先要分析他們是屬於哪個方面,究竟是他們的生理缺陷,還是性格遲緩,亦或者是知識體系太過於刻板、老師在人性化引導中不夠全面。所有學生都應該有享受教育的權利,但這種教育成果並不會直接體現在成績上,更多的是強制訓練促使的學習進步。

我們有時爲了拉高班級平均分,會採用一些“機巧”的辦法,來突出自己的教學能力。殊不知,他們因爲沒能在我們的言行中感受到人格的尊重,所以極有可能成爲課堂的搗亂分子,或者假裝認真學習,實則效果不佳的應付主義者。如何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感,讓他們學有所獲、自得其樂,正成爲優秀教師的必修功課。

義務階段,當學生有能力隨班就讀時,不能因爲管理方便,斷然讓他們與學校教育徹底割裂開。一旦採用送教上門,他們嚴格意義上就不能稱之爲“學生”,因爲沒有人會相對連貫地教授他們知識。所以,要在適當佈置機械性作業的同時,也要加強這類學生的思想建設與思維拓展,鼓勵他們參與班級事務,讓他們不再自卑、無助,享受到獨屬於他們的榮耀時刻。

學習困難又和課堂興趣缺乏不太一樣,前者因爲沒能在早期關鍵階段培養起良好的思維、習慣,導致面對中高年級題型時處於簡單、機械的運算模式;而後者成因就比較單一,書本的圖文搭配比例、老師的課堂互動程度都能影響到他們的成績。所以,設計美觀的教輔書賣得火熱,富有童趣的老師受人追捧是有道理的。

之前,在我校的主題教研活動中,也曾參與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並沒有發掘形成學困的背後屬性,只是我們一幫語文老師在那兒結合自己的經歷分享並不成熟的想法。但不同年級老師各自爲政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校在面對學困生沒有相對統一規劃,同事之間也沒有達成有效共識。

讓學困生參與課堂,其實並不難。針對他們的身心特點設計一些問題,多有針對性地發問,關注他們的肢體反饋;或者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處於一個平等、積極的價值體系。以特殊學生的突出事例轉化書本中的枯燥知識,再或者講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奇聞軼事,吸引他們面對講臺的注意力。

有時學困生調皮,會給老師起一些綽號,那麼我們要有在課堂上當中自嘲的勇氣,讓學生從內心中覺得他們是受我們關注的,偶爾透露自己的不完美,在公開場合多扶持他們的主動表現、鼓勵他們的獨特想法,增進彼此間情感上的相互牽引。課上平等交流,課後重點關照,老師要有仁愛之心見證他們的成長。

教育是慢的藝術,如同牽着蝸牛去散步。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對待尚在懵懂的學生不急躁、不暴戾,要控制好情緒、把握好尺度,因爲他們不知道、因爲他們不熟悉、因爲他們不聰慧,假如我們站在學生視角去觀察,他們也許並沒有那麼差,只是拼命努力不被人發現、不被人接納、不被人重視而已。每一位學困生,我們都不應該放棄,他們並不是那些光彩奪目的星辰,但我想夜空中的美好定有他們的重大功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