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3.6.13綠色羅馬帝國---突厥西遷的歸宿

3.6.13綠色羅馬帝國---突厥西遷的歸宿


八角點頭道:“不錯,1453年是個分界線,標誌着歐亞之間中世紀的結束。天空之城的最終陷落,其意義是怎麼評述都是不過分的。”


“穆罕穆德二世當然也知道這個變化,蘇丹的頭銜已經不能讓他滿意了,於是他公開自稱爲‘羅馬凱撒’(Kayzer-i Rum,土耳其語中的羅馬凱撒)。”


“這是對穆二的官方稱呼,然而很傷歐洲人的自尊心,因而無人使用。對奧斯曼人來說,他們不熟悉凱撒,還是喜歡將法提赫(Fetih)作爲帝國皇帝的暱稱。然而歐洲人在總體上、已經沒有了對抗奧斯曼的勇氣,只有那些因突厥人的擴張而被迫捲入戰爭的民族,還在零星地進行抵抗。”


小武點了點頭道:“歐洲人不會再派出十字軍了,對於奧斯曼突厥他們已經徹底認輸了。但是因爲‘條條大路通羅馬’,亞歐大陸的交通從此被握在了奧斯曼的手裏,歐洲人被勒索的命運已定---所以就催生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


八角點了點頭,捋須微笑道:“正是如此。此外還有一些意義深遠的巨大變化。比如說,希臘和東羅馬的正教人士在東方已經看不到了希望,於是大批地逃難去了西方。”


“雖說這些西遷的東正教徒並不能在基督教裏推翻教皇的地位,但在他們身上浸潤千年的希臘-羅馬文化,卻得以大舉‘入侵’歐洲核心地區!強大的軟實力很快就征服了衆多‘粗鄙’的日耳曼國家,導致新文化人‘言必稱希臘’---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此開始!”


小武恍然大悟道:“那可不可以說,在1453年以後,已先後被消滅的東羅馬和西羅馬、其國家雖不復存,但文化精神再度合一?中世紀的結束、新世紀的開始,也都是由此而來?”


八角點了點頭,捋須微笑道:“大致如此。不過,當時奧斯曼與西方還有一些比較斯文的爭奪。法提赫打算長住君士坦丁堡,並以之爲奧斯曼帝國首都,所以沒胡亂屠城,顯得要比以前洗劫東羅馬的十字軍仁慈許多。而當地有些富戶爲了保全財產,也主動要求改信回教---於是逃去意大利的正教牧首宣佈,將他們全部處以‘絕罰’(逐出教門)。”


“但是這些天空之城的富戶在歐洲各地坐擁不少產業和土地,本來每年都會交一部分稅給當地教會;但既被逐出基督教,也就只能交給回教了。考慮到這一點,一個星期後‘絕罰’就被撤銷了---歐洲還是認可這些人‘在精神上’仍屬於基督教,如此才能在其產業上繼續收稅!”


小武哈哈大笑,道:“這就是‘精羅’一詞的由來吧!財富的問題永遠是要考慮的,畢竟宗教信仰還不能夠當飯喫!”


“此外,聽說後世有些人雖然跟羅馬沒什麼關係,但是‘在精神上’一直屬於羅馬人,所以都簡稱爲‘精羅’,是吧?”


八角點頭呵呵笑道:“要這樣說,那還有另一個對應的概念叫做‘綠羅’。羅馬蘇丹國以及其傳承的奧斯曼帝國,都屬於回教勢力,可用綠色作爲象徵。這些回教國建立於羅馬的核心土地上,法提赫也願意繼承凱撒的名號,所以也可稱爲‘綠色羅馬’帝國。”


小武哈哈大笑,道:“‘綠羅’的翻篇,一定會讓‘精羅’流淚的!”


八角點頭含笑道:“此外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法提赫已經做好了統治所有羅馬故地的準備。除了不斷軍事擴張以外,他還要求將基督教經典都翻譯成突厥語,以便能更好地瞭解基督教,更好地統治東歐、南歐。”


圖表40綠色羅馬帝國

【奧斯曼帝國鼎盛全圖】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了點頭,道:“難怪你說法提赫是個好學不倦的人。他剛登基兩年,就攻克了‘無人能克’的君士坦丁堡,可謂‘出道即巔峯’!可他竟毫不自滿,依然虛心努力學習、持有更大的開放心態,真乃少有的人傑呀。”


八角微笑道:“不過教皇聽說穆二自稱凱撒一事後,立刻又動起了小心思。他親自寫信給法提赫,勸說對方皈依基督教,而且諂媚式地做了許多承諾。”


“比如說,教皇保證給對方加冕,幫助穆二成爲整個基督教世界至高無上的皇帝、真正的羅馬帝國皇帝、真正的凱撒等等。總之,只要能將這個突厥征服者拉入基督教陣營,教皇對修改歷史也義不容辭!”


小武恍然道:“也就是說,只要法提赫改換信仰,他就能立刻搖身一變,不但不是基督教的大敵,反而是拯救該教的超級英雄!爲此,教皇出盡了甜言蜜語,哪怕讓他‘繼承’羅馬帝國皇位、統治所有的基督教地區也在所不惜!”


“如果法提赫蘇丹同意的話,他馬上就是新的‘凱撒’!奧斯曼突厥等跟羅馬帝國血戰了幾百年的敵人,反而能以‘正宗’羅馬人自居了!而以前的東羅馬人既已被滅,沒有人會再認可---事實上他們已經被改名、變成‘拜占庭’人了。真是‘成王敗寇’呀!”


八角笑了笑,隨意道:“歐洲人有一句老話:‘打不過對方、就加入對方’---意思跟‘成者爲王、敗者爲寇’也差不多。”


“如果‘新凱撒’接下橄欖枝、原意同天主教勢力打成一夥的話,教皇就會宣佈穆二是基督教的‘拯救者’,拜占庭人則是叛教的‘醜類’!奧斯曼突厥打破君士坦丁堡不但無過、反而功勞大大的---反正東正教本來就跟教皇不對付。”


小武大悟,深吸一口氣道:“還可以這樣操作?!其實再深入思考一下,自己加入對方和對方加入自己,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嘛!只不過名義上略有小小差別而已---而這個名義差別,想要修改一下的話也並不很難!”


八角微笑道:“不過,教皇顯然是想多了。1453年前後的回教世界比基督教世界強很多,法提赫手下的核心力量都是回教徒,肯定不會動搖自己的根基---他閱讀基督教的經典,只是爲了建立合適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而已。”


小武同意道:“不錯。中世紀的所謂聖戰,到了突厥征服者(法提赫)的時代,總算是劃上了句號。而突厥人之所以能如此強大,也是因爲他們將伊斯蘭教這個宗教武器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八角微笑捋須點頭道:“應該說,伊斯蘭教誕生以後的最終得益者,就是突厥人!阿拉伯人雖然是伊斯蘭教的發明者,恐怕得益也只能排第二位。不過,突厥民族也不是光靠回教;不然的話、信回教的民族那麼多,爲什麼只有突厥人笑到最後呢?”


“突厥民族有一句名言叫:‘一旦突厥化,永久突厥化’。故這種文化是一種開放的力量,令突厥人從不故步自封、而是主動滲透入其它民族,將其不斷同化;同時也吸收了其它民族之所長,壯大自己。這種特性才造成了如今的亞歐大陸上、存在着廣大的‘泛突厥’地區。”


圖表41突厥語系地區範圍

【未得到公認的“泛突厥”地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沉思了一會兒,點頭道:“你說的很有道理!突厥人的同化能力十分強大,加上回教亦有強大的反向同化能力,一旦兩者融合並且疊加,難怪會形成巨大的影響力。”


八角點了點頭,笑道:“所以就連亞歐大陸傳統上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民族,比如中亞的粟特人、以及小亞細亞的羅馬人,如今都早已被突厥人所融合、乃至於取代了。”


小武點了點頭,笑道:“無論中文後來怎麼翻譯,把亞歐之間的當地百姓叫做土耳其人(Turkey man)也好、土庫曼人(Turkman)也罷,都是突厥人與當地人混血同化的後代。”


“存在即合理---在突厥文化中,必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過漢人的同化能力也絲毫不弱,當年中國北方的突厥人、除了西遷的部落以外,剩下的不都被漢人所吸收、同化了麼?”


見小武依然十分興奮,八角卻已不願多談了,大袖一揮道:“今天講的已經足夠多了,剩下的你可以自行領悟。這裏有一首以前我寫的小詞,留給你看看罷。”


小武這纔回過神來,只見室內白光一閃,已然沒有了八角的蹤跡,唯有一張白紙正從空中緩緩落下。小武連忙上前伸手接過,然後細讀寫在上面的一首小詞《水龍吟•突厥西遷》,不知不覺地就看了良久。


水龍吟•突厥西遷

八 角


漠北金山鶴唳,闕特勤芳草空嗟。

西歸何處?太和嶺南,地中海甸。

奧斯曼錘,帖木兒鞭,雷火動天。

撼龍鱗虎爪,紛飛山海,川穀平、峯崖裂。


文明一時俱滅,形勝地,白骨吹雪。

波斯羅馬,聚顱成塔,歐亞魂歇。

德里金帳,沒頂沸湯,蒙印膽怯。

換人間,萬里殘陽褪盡,當空新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