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5.1.2後記---作者箴言

5.1.2後記---作者箴言


武神潭曰:與其說《浣洋訣》是一本玄幻之書、歷史之書、專題之書,毋寧說是一本思想之書、文化之書、求索之書。只因新世紀的中國處於“法上道下、外儒內墨”的復興時代,故諸多作創、漸入“時代與內心對話”之境地。


圖表1中華復興之基礎文化內核


本書由2014年元宵節有感開始構思,一直寫到2022年中,大約歷經八年抗戰方纔完成。至2016年底大約寫完了1/4,然亦非按順序而作;之後因事停了兩年;至2018年底再續寫,又花三年,至2021年4月基本寫成初稿。


至於在公衆號上發佈連載,則自2020年元宵節始,至2022年勞動節止,基本保持一天一篇之頻率。是故每篇內容的初稿到修改、發佈之際,至少都有一年以上之間隔。


筆者系工程師出身,故寫作常不諳文理,卻喜以技術指導書之格式編排,間或輔以大量圖表助力表達。插附圖表亦多爲此書之精華,乃因“一圖勝千言”,或不易爲文字所扭曲。


圖表之創作亦非易事,然利於取其精華、去其繁瑣,故不辭辛苦,捭求大量減少篇幅、高度精煉概括之。只是讀者欲詳覽圖表內容,或限於屏幕及紙張太小,非特研習難盡其妙。


本書之花名甚多:兩字書名曰《國章》;三字書名曰《浣洋訣》;四字書名曰《海圖盜夢》;五字花名曰《四十二章經》。均可窺一斑而知全書一端也。


試以《四十二章經》花名詳述其義:全書主體分爲四部(四卷)---《黨務如風》10章;《政務如林》12章;《軍務如火》10章;《法務如山》10章---共計42章是也。


主體之外,前有楔子4章,後有尾聲2章。此外附翼者有《浣洋訣詩詞口訣》約50餘首---亦皆本書原創,與主體文章相表裏。


識者乃知正文之42章,亦如42篇“趣味”之論文。雖常含古今中外各種歷史之覆盤推演,亦與歷來之各家觀點有同有左。


內涵雖爲武神潭一家之言,然亦自信向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看歷史之視角靠攏,引出衆人所不知的真相與思考。


何以竟能如此?唯自省大歷史、小歷史之時多用“戰國筆法”之故。擯除歷來常見之“春秋筆法”、“讀者筆法”二者流毒,方能明心見性、直指本源!

 

圖表 2三種常見筆法之定義與特徵


四海之中,皆兄弟也。蓋天下之人能美人之美、相尊印證、和諧共存,上上者也。然亦有文明之衝突、語言之團聚、宗教之斥端、意識之攻殲,無可迴避也。


其必超然而領袖世界者,終也。亭林先生嘗言: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故中華子民無不希圖“繼往開來”,重審過往之絕學,開啓未來之無窮。


然今日之中國,正文化重塑之關鍵歷史時刻,“舊學未結,新學未果”。衆雖宿習文化,無不翹首待哺,望撥開迷局、指引未來。故芹獻一家之論,或亦能引他山之石,效力新文化之成型也。


回顧世間萬國,內涵之傳承無非法統、道統而已。道統之中,又分學統、政統兩者。今中華法統已定、政統已固,唯學統待理而已。


圖表3法統和道統(政統和學統)的定義


按中華之淵流,學統1.0版曰“上古之文化”---虞夏商周大致是也,至秦而止。百家之學發端於此,誠開華夏之基也。


學統2.0版則曰“中古之文化”---“七彩中國”(橙黃綠藍紫青紅7階段)亦差相彷彿。自秦至清,學脈輪轉、外學入並,各逞一時鮮也。儒釋道法墨兵回七學交相輝映、演繹融合,終立華夏之體也。


圖表4“七彩中國”示意圖


學統3.0版則曰“未來之文化”---今處醞釀之中,然亦須經前二版本之打破、融合、重塑、再造,廣覽海內之變,博採諸家之長,方得去蕪存菁、融會貫通,然後中華新學始顯端倪。


《浣洋訣》採用二人對話的形式相討究,如古之《蓋盧兵法》所託,亦開歷史探討之新局,避免獨言之偏頗,不顧形式之重複者也。然雖覆蓋廣博,甘願言之不深,只望開衆人全局之概念,理史地架構之基礎已矣。


蓋無全局觀者,雖盡力搏於一隅,難免入牛角尖而不自知,雖似勇猛精進卻愈陷愈深,真理之精華終擦肩而過、漸行漸遠。


衆人雖好歷史,歷來謬誤繁多。然能外徵內引,亦偶有鱗爪之得。或曰:“唐朝文化看日本,宋朝文化看越南,明朝文化看朝鮮,民國文化看臺灣,清朝文化看電視。”此之謂也。


按“舊學”之所得,看清世界者一分有三:或簡單相信目之所見,然目前僅一畫板;或翻越畫板,復見其背後之複雜陰暗,乃以其爲全世界;或爲無數書籍所墊,方見雲層以上之遼遠美好前景。


故閱《浣洋訣》之作,或僅以一書而直墊高至視及遼遠世界。若得如此,則衆書不及,乃直通“中華文明3.0版”開闢之快捷路也。


圖表5通過不同學識基礎看到的三種不同世界

圖片來自互聯網


然則何爲“中華文明3.0版”耶?或問斯人。答曰:其必爲屬於多數人的文明,而絕非屬於少數人的文明!


蓋古今中外之文明多爲“精英主義”者也,未能體現廣大底層人民之羣體意志。然則少數人的世界,並不是全人類的世界。


若提取中華傳統之六學精華,增之減之、開陳出新,結合時勢、另闢蹊徑,可得綜合之新學:統治上用墨家,外交上用儒家,經濟上用法家;思想上用道家,行動上用兵家,化解上用釋家。大體如是而已。


圖表6傳統“六學”並用之中華文明3.0版


故“新學”之勝於舊,必遍取舊學之精髓,採擷它學之所長,然後能爲舊者之不能爲,立舊者之不能立者也。


例如:今當以墨者爲核,兼愛天下、以衆爲本,行古之所不能行也。又如:外聯回教、分化基督,成團結抗衡之文明也。若能如此,則得衆人之志、滅精緻之企圖者也。


唯宿習於星辰大海、熟於開拓創新,然後內外生髮、前後印證,“新學”方能孵化脫胎、法印分明、光耀寰宇、震古爍今!篇幅所限、才學所囷,詞不達意,冀原恕可也。




(尾聲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