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6聽書筆記:德國將向何處去?

這次德國大選是2021年西方國家最重要的一次選舉,受關注程度可能僅次於去年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爲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因爲這個國家重要,現在歐盟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德國。但更關鍵的是,這次德國大選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大選以後,當總理整整16年的默克爾將正式卸任。要知道,在過去的16年裏,默克爾可不光是領導德國,很大程度上她也是整個歐盟的主心骨。最近這十幾年裏,歐洲人的日子過得可不太容易,先是債務危機,好不容易債務危機差不多了難民危機又爆發,現在又是新冠疫情,但是由於默克爾的領導風格、處理手段和她本人的威望,歐盟這艘大船雖然內外問題一堆,但總體應對得不錯,撐下來了。

這是從歐洲角度來看的。從全球角度來看,默克爾的作用是什麼樣的呢?那就是在中美戰略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默克爾抗住美國的壓力,堅持不選邊,在中美之間走中間路線。這對穩定中歐關係、間接地穩定中美關係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現在,默克爾時代結束了,而且她選定的接班人拉舍特還輸了這次大選。更重要的是,這場大選前後,在德國、歐洲甚至整個西方,呼籲德國做出重大變革的聲音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有疑問:接下來德國會怎麼走?歐盟會怎麼樣?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更關心的是,德國下一步對中國和美國的態度會怎麼變?

要知道在現在這種中美競爭膠着的狀態下,德國立場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整個格局。所以說,這次德國大選引出的都是一些影響深遠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通過智庫報告的角度分析一下。

這段時間我們看智庫報告也好,和歐洲學者交流也好,有一個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呼籲德國變革的聲音空前高漲,而且基本的論調是一樣的,那就是默克爾領導德國做得不錯,但時勢變遷,德國不能再這麼做了,下一步應該大膽變革。而且我還要告訴你,下一步德國往什麼方向變革、該怎麼變革這些問題,絕大多數西方智庫說得也基本一樣。所以要了解智庫這方面的觀點,我們挑一篇有代表性的報告看看就可以。

我這裏有一篇歐洲對外關係理事會(ECFR)9月14日發佈的報告,題目是《超越默克爾主義:歐洲人對大選後德國的期望》,全文二十多頁。ECFR這家智庫我們以前介紹過,屬於非常有影響力的歐洲智庫,而且它還是儘量站在整個歐盟(而不是某個成員國)的角度來看問題。那這篇報告怎麼說大選之後的德國呢?

首先,報告對默克爾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它一開篇就說,默克爾是“21世紀初德國時代精神的完美代表”,對歐洲來說她的地位實際上很難被替代,因爲正是默克爾在一系列危機中讓歐盟保持了統一和團結,而且還讓德國成爲了歐洲人最信任的領導者。到這裏,報告還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說“歐洲峯會缺了她以後,就好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裏沒有馬普爾小姐”。你看這些評價都相當可以。

但是接下來,報告的意思開始轉折了。它說,默克爾主義存在一個悖論,那就是德國也好,歐洲也好,如果想保住默克爾主義的成果,就必須放棄默克爾主義的方式。這句話可以說是整篇報告最關鍵的一句。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這裏先插幾句,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默克爾主義”。

報告所謂的“默克爾主義”,實際上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執政風格,總結起來就是四個特點,八個字:

第一,務實。西方價值觀默克爾也是“強調”的,但不會讓這些口號捆住自己,她還是更多地從德國的利益出發、從歐盟的利益出發。第二,漸近。默克爾很少提宏大目標,這一點正好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形成鮮明對比。她在政策上喜歡走“小步”,這樣便於及時做微調。第三,沉穩。默克爾在面臨問題和危機的時候,一般不急於出擊,更喜歡用一種看似被動反應的方式來處理,用這種辦法爲自己贏得時間和空間。第四,平衡。她傾向於在複雜的利益關係當中儘可能地維持平衡,她用心最多的是兩個平衡,第一是歐盟內部各國利益之間的平衡,第二就是中美之間的平衡。

西方所說的“默克爾主義”,實際核心內容就是上面這八個字:務實、漸進、沉穩和平衡。可以說,默克爾執政16年,能夠領導德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領導歐洲走到今天的位置,背後的祕密也是這八個字。

瞭解了這個以後,你就能理解報告說的那句話“要保留默克爾主義的成果,就必須放棄默克爾主義的方式”是什麼意思了。意思就是說,默克爾的那種務實、漸進、沉穩、平衡的風格和做法過去是有效的,但時過境遷,接下來行不通了,必須要變。

那報告爲什麼認爲這一套接下來行不通了呢?主要理由有二個。第一,歐洲不一樣了;第二,世界不一樣了。

我們先看“歐洲不一樣了”是什麼意思。報告說,歐盟內部正在出現一些價值觀上的裂痕,一些成員國和歐盟的價值觀漸行漸遠(這裏主要指的是波蘭、匈牙利等少數原東歐國家)。報告認爲,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原來那種求同存異、以保持歐盟團結爲主的做法就越來越不合適了。那該怎麼辦呢?按報告的意思,德國要“大膽變革”,在歐洲更加強調價值觀,面對一些違反共同價值觀的成員國要強硬,不能再一味追求內部團結。用它的原話來說,“捍衛歐洲核心價值觀應該成爲衡量一個負責任的歐盟領導人的標準”。

那第二點“世界不一樣了”是什麼意思呢?報告說,現在中美戰略競爭越來越激烈,德國如果再像默克爾時期那樣迴避矛盾、保持平衡,最後將導致整個歐盟在新的地緣政治競爭中被邊緣化。那怎麼辦?這篇報告認爲,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在對外政策上也必須要“大膽變革”,必須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捍衛歐洲的價值觀,並且與美國密切合作。一句話,德國要選邊站,不能再搞平衡了。說到這裏,報告還加了一句“即使德國這種決定可能造成衝突和緊張局勢”,你看這報告的態度是夠強硬的。

講到這裏,你可能感覺到了,這篇報告的建議和原來默克爾的方式確實是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我一開始就說了,這篇報告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很多德國智庫和其他西方智庫都是相似的論調,先表揚默克爾,然後說這套行不通了,再說德國要搞重大變革。你會感覺到這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潮。

那對這股風潮怎麼看呢?我個人認爲,與其說它反映了一種對現實利益的考慮,不如說它反映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指的是,很多人實際上對默克爾那種太極推手式做法的不耐煩,默克爾卸任了,好像這下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分清敵我”、終於可以高舉價值觀大旗了。我這裏補充一句,實際上從美國拜登政府上臺起,這種情緒在歐洲就開始擡頭。而且,由於情緒影響政策的情況在德國曆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所以,現在如果從多數智庫報告的角度來看,德國的歐洲政策也好,中德、中歐關係也好,好像一場大變革就要發生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德國在歐盟問題上怎麼做和我們沒有太多關係,但是如果今後德國真的放棄默克爾外交路線,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那影響的可不光是中德關係甚至中歐關係,還會牽動中美戰略博弈的整個態勢,絕對是傷筋動骨的大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