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事情忙啊,只是不想努力而已

我平时除了代课兼班主任之外,还有很多课外工作需要分担。每天和大多数乡村教师一样从早忙到晚。原本是有很多正常的理由,去让自己习惯现在的生活状态。

但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使我变得安逸、颓废,并且占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工作效率没有显著提升,我陷入对既往经验的无限循环当中。

因为所处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对于网络信息没有正确的认识,那时的我经常沉迷在看电影、听音乐等消遣行为,这种对于心理压力的宣泄确实有效。哪怕学了那么多年的书,对于持续学习依然感觉到很痛苦。

但我想身为老师,要给学生做一个值得参照的榜样,同时也要想一想自己从教的初心。在优师计划第五期的分享中,我对于“初心”有了几种不同的阐述。一种你理想中的教育环境是什么样子?一种是你可以给当下带来哪些改变?更要想一想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论是上学时,还是如今的工作后,都有预期的榜样支撑着自己奋力前行。想要给学生灌输什么样的思想,自己首先具备行为上为人师表。如果自己都心存懈怠,凭什么要求他们好好学习?

作为成年人来说,其实已经过了被人催促、等人安排的年纪。自身不想争取,就算机会来临都会把握不住。与其守株待“兔”被动成长,不如主动出击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明天。

如果外出机会少,那我就寻找网络资源去弥补发展短板,先后参加了20多次网络研修,得到了很多线下培训的机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在于我是否有充足的阅历,以及对于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面对似乎没有尽头的课外工作,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进行归类,每天只挑出重要、紧急的事情来做,这样下来手头就不会再有积压的紧急任务,也能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以提升自己所欠缺的能力,力争今日之我要胜于昨日之我。

长远的目标遥不可及,我不如顺着大方向分节点作业,让自己有事儿干,忙碌的有盼头。哪怕是同样的工作,也要在过去的模式上有一个崭新的诠释,让每一次参与都有内心与精神的双重升华。

教育岗位不存在恶意竞争,优秀是你比别人做得好,而创新是在无人问津的角度独自耕耘。因为编外教师的身份,这条相对专业、便捷的通途,找不到自身发展的舞台。做一个对于过往经验的革新者,就注定要习惯孤独、忍受误解与冷落。

网络给我呈现了多样化的选择,我想去改变,也必须去改变,于是便开始披荆斩棘地探索。如果我不是老师,还会有很多其他身份,但因为心之所向,甘愿把青春奉献,但在这个行业我却看不到希望。

如果没有光,那就让自己幻化成霓虹的色彩,照亮如我一般的倦影在寒风下苦苦支撑,我想给飘零的苟且送上星光的停歇,哪怕有一天我消失于漫漫长夜,但不曾后悔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满心欢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