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學的思考

語文中兩大能力,閱讀和寫作要想教好,似乎很難甚至不太可能。每每都會聽到這樣的感嘆,甚至直接放棄教,學生領悟多少是多少。不是沒有方法和步驟,而是疲於應對教學,只想草草了事。這並不是老師有多麼不願意教給學生好的方法,只是因爲真的要教閱讀,讓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和閱讀中的思考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這是最不容易看到成績的一項最該做的工作。

然後,我們總是很忙,忙於寫基本不怎麼思考的教案,忙於批形式化的作業……難道真的無解嗎?難道語文中的兩個能力之一,真的要繼續在抄寫思想感情和段落大意中,草草總結閱讀感受嗎?必要的話再昇華一下主旨。

到底是學生閱讀,還是我們灌輸學生這些條條框框?

今天的詩歌,進行的很慢,因爲我想真的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通過一個字一個字的思索和回味,讀到他們可以在合適的引導下結合個人的生活和情感經歷,和作者的感受連接起來。再進一步進入到作者寫作詩文時的情感體驗之中,最後通過這些情感體驗和作者所處時代和境遇,來感受作者的價值導向和情感傾向。或許,這就是名師們所說的從語言文字入手,進入到情景中,進而瞭解作者的觀念與情感。

那麼,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是否上課的流程也需要有一個大的改動或者說賦予了五環四動以真的靈魂或者是真正的理解和運用了五環四動呢?從反覆的閱讀,達到對詩文的初步感知;進而,教師引領讓學生聯繫自我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後,結合作者與時代,明瞭作者之所以這麼寫的原因,也就是作者的觀念。

而最難的一步就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體驗作者的情感,也即明瞭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實,這也就是作者寫作的思路,也就是寫作方面的問題了。)

似乎,明瞭了寫作與閱讀是一個事情的兩個面:寫作是由觀念層----設計情境層----語言表達層,而閱讀則是由語言表達層---體會情境層----瞭解觀念層。

我們之所以會因爲讀書而改變命運,就是因爲我們吸納了不同有思想的人的觀念和思想,才變得不同於未閱讀前的我們。有了觀念和思想的變化,接着就會有行爲上的巨大改變。所謂行爲變成習慣,習慣變成自然,日積月累怎麼可能不產生改變命運的效果呢?

我們讀書真的是在不停與不一樣的思想碰撞、撕扯、糾纏、妥協、贊同、接受、內化,進而改造着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讀書真的無用嗎?只是,沒有發現讀書的祕密,並且沒有真正讀進心裏而已。讀書吧,如果你想學習寫作,仔細咂摸那些字字詞詞背後的獨具匠心;讀書吧,如果你想與衆不同,認真思索那些句句段段中隱含的獨特能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