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3.7.5初試啼聲---暹羅之行與日本冊封

3.7.5初試啼聲---暹羅之行與日本冊封


鄭和笑道:“在我出洋的時候,佛門弟子和穆斯林的雙重身份,總是能給我帶來非常好的交往機會。因爲內外大洋、無論大小國家,其大多數國王或酋長不是信佛、就是信奉真主,故我們總能找到共同話題,以便開展外交。”


“永樂元年,是靖難成功後的頭一年,也是我第一次出使遠洋。當時是從廣州出海直接到暹羅,見到國王羅摩羅闍(Ramrachathirat、大城王朝第二烏通王二世)。”


“在暹羅(泰國),我自稱是大明國的奉佛信官鄭和,告知其永樂皇帝已在大明朝即位,賜暹羅國王駝紐鍍金銀印。暹羅國的地理十分重要,後來我還參與調解了他們與占城、蘇門答剌、滿剌加三國的糾紛。”


小武大爲驚訝道:“你去調解東南亞各國的糾紛?而不是去悄悄打探,失蹤的建文皇帝是否躲藏在南洋?”


鄭和咧嘴一笑,道:“當時我人微言輕,又怎麼可能打探到如此隱祕的消息?但是能與暹羅國王面子上交好,已然成功了第一步。”


“暹羅國乃南海大國、對周邊的威懾極大。相關三國都曾向大明投訴,其各自使者的海船遇到風浪飄去彭亨(北馬來西亞、當時屬於暹羅管轄),結果暹羅人將大明皇帝回賜給幾位國王的印誥全部奪走。”


小武思忖道:“這麼說來,暹羅國王自認爲是南海之霸主,其它國家都是他的附屬國?”


鄭和點頭笑道:“有這個味道。而暹羅國王亦派使者來我大明朝回訪,回返時也遇到了大風浪、飄去了安南。結果使者們盡被安南人所殺,僅一人留在獄中。”


“我大明朝滅了安南(1405年,永樂四年)之後,順帶救出了暹羅使者孛黑---永樂六年我親自送他回國。此時大明對他們有恩,又顯示了滅安南之強,暹羅這才認真回禮,願將別國的使者釋放、印誥歸還。”


小武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要建立真正可靠的外交關係可不簡單,真得恩威並施呀!不然,像暹羅這樣的地區大國,招待你們也不熱切,不一定會給大明朝十分面子。”


“只是沒想到,東南亞多國使者居然都有過海船被風吹跑的迷路現象發生!他們航海水平都不咋地!而你呢?你爲啥沒有被風吹跑?”


鄭和笑了笑,柔聲道:“第一次出使去暹羅的過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爲以前的海圖謬誤連篇,根本沒法用!”


“途中我們的船隊累次校正路線、牽星圖樣,重畫海島水勢山形。真個是無處不觀察、無處不測量,每天都不敢睡囫圇覺、唯恐半途出事情。最後也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這纔對以後的航海事業有了信心。”


小武點頭笑道:“原來是這樣呀!你對航海一定是非常有天賦的。而依我看,海上還是船大些更安全,更不容易被風吹歪了航道。”


“你也是這樣認爲的吧?所以你以後的船隊纔會擁有那麼大的寶船!但關鍵還是永樂帝對你言聽計從,若你跟他說需要很大的船,他也得同意花錢去建造纔行呀。”


鄭和微笑道:“我正是永樂帝的心腹,自然深受信任,不然怎麼可能讓我統領巨大的遠洋船隊?而我也的確需要大船,但除了航海安全舒適以外,大船看上去難道不讓暹羅等國震驚嗎?如此,我的使命才更容易完成。”


“不過正因爲皇上信任我,那更不能在航海中出什麼岔子,畢竟這些船隻都是大明纔有的稀世寶物啊!所以對於航海一事,任何時候我都不敢粗心大意。”


小武肅然起敬,道:“不錯。說起航海來,放眼整個世界歷史,又有誰敢說比你更厲害呢?我絕對相信你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性。同時我也確實沒聽說過,鄭和的船隊裏有哪艘船、被風吹到不該去的地方去了。”


“另外,從外交的角度上看,既懂佛教又懂回教,確實是你的巨大優勢!那麼中國三大教中的道教呢?你又有多少認識?畢竟這纔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呀。還是你完全不瞭解?”


鄭和柔聲道:“你說完全不瞭解道教?這怎麼行!出洋的時候,船隊裏總需要大量的大明水手吧?即算我不信道教,可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信道教的。”


“道教中的神祗很多,我也得一一去了解。水手中東南方的人多,原本拜什麼神的都有,甚至包括大伯公、黃大仙什麼的;但於我們最重要的卻是天妃娘娘(媽祖),因爲傳說她的法力可以保佑跑海人的安全。”


“於是,我曾奏明天子,在幾個重要的港城都修建了天妃廟---比如南京、太倉、泉州、長樂(福州)等地都有。這樣每當大夥兒出海前、或是回返後,都要集體去拜媽祖謝恩。”


圖表7南京天妃宮正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恍然點頭道:“原來如此!那麼,在那幾個港城之中,對你出洋最重要的一個,你覺得是哪裏?”


鄭和稍微想了一下,便道:“太倉!這個地方的各方面都很發達,對航運貨殖等方方面面來說,具有各地都難以比擬的總體優勢。”


小武有些奇怪,喃喃道:“太倉我聽說過,只是蘇州的一個縣呀?雖然也在長江邊上,但是被上海所擠,如今地方並不大。”


“對了!我記得清朝時一開始還沒有上海,但是江南沿海卻有所謂的‘蘇松太’地區,也不知道是怎麼劃分的。”


鄭和搖了搖頭,道:“我不清楚什麼上海,但是蘇松太地區的地理和功能劃分非常清晰。大明的蘇州、松江、太倉三州呈品字形相連,其中蘇州負責太湖方面的水運、太倉負責長江口方面的水運、松江負責杭州灣方面的水運。”


“太倉也不是一個縣,全稱爲太倉直隸州。包括鎮洋、瀏河、寶山、吳淞、嘉定、崇明、啓東等地(一度還包括舟山),乃是萬里長江到東海出口的第一咽喉要地。”


圖表8蘇松太地區(上海建市以前)

【明清兩朝區劃,今蘇州、上海地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身軀一震,恍然大悟道:“原來還包含了吳淞、寶山、嘉定、崇明等地,這些不都是上海的地方嗎?原來明朝人所說的太倉,並不僅僅是太倉一縣,而是包括了整個北上海在內的航運大樞紐!”


“同時,松江府指的卻是南上海,跟長江的關係不大。所以,你們那時的太倉航運中心、就和我們今天說的上海航運中心,其實是區別不大的!原來竟然早在明朝,就把這裏設爲直轄市(直隸州)了!真是顛覆了我的認知!”


小武自言自語了半晌,回過神來卻又道:“那麼,爲什麼你看好太倉、或者說北上海這裏的港口呢?而明朝卻沒有一個出海的重要海港在北方,比方說,天津?”


鄭和搖了搖頭,道:“要是跟太倉、南京等地進行比較,也只能選擇泉州、廣州等南方海港,而不可能是北方海港。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是與海上針路的水下地形有關。”


小武看過一些資料,倒是明白明朝人所說的‘海上針路’、指的就是航線,因爲其畫在海圖上看起來就像是穿針引線的軌跡。


圖表9太倉瀏河鎮的鄭和像

圖片來自互聯網


只聽鄭和繼續說道:“大型的港口多半都設置了船廠。產自福建船廠的大船都稱爲福船,這類船喫水很深,大多能跑遠洋。不過,福船沿大明海岸線北上,也就只是駛到太倉爲止。貨物要再往北運的話,只能在太倉換船,轉爲平底船裝載。”


“然後又有兩種走法,要麼走長江換運河北上,要麼沿東海邊北上。但是北方黃海之濱的水下沙多且平坦、容易擱淺,只有喫水淺的沙船行駛才比較安全。”


小武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道:“福船和沙船有別?我學到了!原來跟沿海大陸架水下的地質構造有關!表現出來就跟船隻的喫水深淺有關。你既然只跑遠洋,那麼北方的海港就只好不去了!”


鄭和柔聲道:“北方的海港也不是不能去,駕駛大海船的話,離開海岸線稍微遠一點就行了,只是受限制比較多,而且也不經濟。”


“永樂二年,我第二次出海,是從寧波桃花渡出發、出使日本。日本的港口相對就要北一點,但是針路上水比較深而不會擱淺。不過,北方的冬天十分危險,航海時得小心防範船隻被冰層凍住。”


小武很詫異道:“你居然去過日本?去幹什麼?見到了誰?”


鄭和笑道:“我見到了日本國王足利義滿!找他主要有兩件事情。其實日本還有一個大覺系的天皇懷良,本應算是日本之主。故在大明之初,洪武皇帝並不認可日本的‘持明系’將軍,還拒絕了同室町幕府之間展開貿易。”


“但後來到了建文時期,因時常有些倭寇進犯我國,皇帝便想讓日本自行約束。只是日本天皇無爲已久,如今徵夷大將軍(幕府將軍)掌控日本已達3代,故只能請足利義滿將軍去執行此事。所以建文帝便同意封其爲日本國王,那還僅僅是我出使日本之前兩三年的事情。”


小武這才明白其中原委,點頭笑道:“原來你是去告訴足利義滿,建文皇帝同意他當國王的承諾,如今還是有效的、大明還是認可的!也免得幕府將軍有別的想法。”


“不然的話,如果建文帝真得逃去了日本,足利義滿說不定把他偷偷地藏起來了……”


鄭和柔聲道:“不管怎麼樣,依照日本先前的國書,大明朝冊封日本國‘準三宮源義滿’爲日本國王,賜國王金印。”


“從此以後,足利氏改稱源氏,世代有資格成爲日本國王了。於是源義滿(足利義滿)十分高興,對我頂禮有加、盛情款待。”


小武笑了,道:“日本有一部名著叫《源氏物語》,我以前也是看過一些內容的。原來這源氏就是從幕府的足利氏演化而來的呀!”


“那個足利義滿我恰好也曉得的,就是《聰明的一休》裏面的那個‘傻’將軍呀。他果然是一直在裝傻呀,其實聰明的程度一點也不比一休和尚差呀!甚至還有大智慧,哈哈哈……”


圖表10足利義滿與一休和尚

[“傻”將軍源義滿與”聰明”的小和尚]

圖片來自互聯網


鄭和並不明白小武在說些什麼,接着道:“第二年,日本新國王源義滿就派使者前來大明回禮,同時將在對馬、壹崎等地抓獲的倭寇首領20名送了過來。”


“永樂皇帝問過日本使臣,在其國內該當加以何刑?答曰:烹殺。於是在南京街頭將20人盡烹之。”


小武嘴巴化作“O”型,心道:“你們真是可以的。日本這一國家顯然已經搞定,建文皇帝即便未死,日本也不可能再跟他有任何瓜葛了。”


鄭和淡淡道:“永樂帝已經批准同日本國進行貿易,源義滿應該心滿意足、別無他求了。而明日貿易既多了之後,能跑日本洋麪的水手也活躍了起來。”


小武也點頭微笑道:“中日之間的航道很多跑海人都是熟悉的,早在宋朝就是如此。你就不必重新測量海圖了,要招聘水手也很容易。”


圖表11大明朝日月旗(國旗)

【遠洋船隻懸掛的明朝國旗】

圖片來自互聯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