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聽書筆記:美國爲什麼能瘋狂印錢?

做什麼最容易賺大錢?你可能想到兩個,一是辦企業,二是搞金融。確實是這樣,我們都見過周圍的朋友裏邊,房子買得最好,獎金拿得最多的,往往在金融行業工作,辦企業雖然也可能賺大錢,但失敗的風險也大,按平均概率算還是不如搞金融的。這是爲什麼呢?

再比如你去內陸旅遊,會發現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特別漂亮,不管是機場道路、水電設施、市容市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有的甚至不亞於沿海發達地區,但是要問哪來這麼多錢搞基礎建設,知情的人會告訴你,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借的,至於這些投資能不能回本,欠債能不能按時歸還,那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聽完今天的解讀,你會對這些現象有更清晰的判斷。

《現代貨幣理論》的作者叫蘭德爾,是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相比很多拿過諾貝爾獎的學者,他名氣不大,但是他代表的現代貨幣理論卻是經濟學界異軍突起的力量。這個理論的英文全稱是Modern Money Theory,簡稱MMT,是由美國、澳大利亞等一批不太知名的學者共同創立的,《現代貨幣理論》是其中的代表作,所以特別值得向你推薦。

爲什麼說現代貨幣理論是異軍突起?其實這套理論的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它的很多觀點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由於它的核心思想比較另類,甚至有點危險,所以不受主流經濟學界待見,一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很多人發現它有獨到之處,這套理論才從不受重視的“小龍套”變成了引人關注的“大明星”。

按照現代貨幣理論,貨幣不是源自商品交換,而是由於政府稅收,又叫“稅收驅動貨幣”。政府有權收稅,就有了創造貨幣的無限能力,因此政府缺錢的時候,借債和造幣是一回事。它可以通過 “財政赤字貨幣化”,也就是政府發債、央行買單的方式來獲得調用資源的無限能力,這就是它另類和危險的地方。

2019年,美國政治新秀議員亞歷山大裏婭發起“綠色新政”和全民醫保時,把現代貨幣理論看作政府不缺資金的依據,引發了對現代貨幣理論的持續爭論,有很多重要人物參與其中,比如著名經濟學家曼昆、薩默斯,美聯儲前任主席耶倫、現任主席鮑威爾,投資界大咖巴菲特、達利歐等等,這些爭論甚至輻射到了中國。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現代貨幣理論更受矚目,因爲世界經濟嚴重下滑,各國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救市,有的甚至直接向個人發錢,比如美國向全國公民每人寄送2000美元,加拿大給自由職業者每週送450加幣,澳大利亞給居民每人發750澳元等等,簡直是對現代貨幣理論的大推廣。這一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之一桑德斯的經濟顧問叫凱爾頓,就是主張現代貨幣理論的學者,最後雖然當上總統的是拜登,但在拜登的經濟計劃裏,照樣能看到現代貨幣理論的影子。

所以,不管你是否願意,現代貨幣理論已經對世界經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可能越來越大,我們不能不對它有所瞭解。現代貨幣理論既是一種財富觀念,又是一種政策綱領,接下來我就從兩個方面,一是現代貨幣理論主要講什麼,二是現代貨幣理論是否管用,來爲你解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

首先我要提醒你,“現代貨幣理論”這個概念,是把“現代貨幣”作爲一個詞組、“理論”作爲一個詞組來理解的,也就是說它是關於“現代貨幣”的理論,而不是“現代的”貨幣理論,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現代貨幣最大的特點,是不跟金銀直接兌換,而是由法律規定公民必須接受它,或者說是以國家主權爲基礎的政府信用貨幣,這是認識它一系列特點的前提。

在這個前提下,現代貨幣理論強調“稅收驅動貨幣”,也就是說,貨幣流通是因爲政府規定了某種記賬單位和憑證,比如英國的英鎊、美國的美元、法國的法郎等等,要求大家用它來納稅,老百姓爲了交稅,不得不努力去賺取這種憑證,其中有些人就算不願納稅,但因爲大多數人都需要它,也會去交換這種憑證,於是就形成了貨幣。

打個比方,你可以用自己的名片作憑證,要求自己家的孩子們每週上交十張名片,如果不完成任務會受到懲罰,同時他們每幹一件家務活,你就付他們一張名片作爲獎勵,這樣他們爲了得到你的名片,會努力幹家務活,並且彼此之間用好處來交換這些名片,這樣你就在自己家裏建立了某種貨幣體系。

你可能會笑,這不就是胳膊粗的人說了算嗎?確實是這樣,本質上稅收驅動貨幣和法律決定貨幣沒有區別,都是用暴力做後盾來實現的。但《現代貨幣理論》強調稅收驅動貨幣,是要作宏觀經濟分析,因爲稅收和支出不是簡單的收錢和花錢,而是代表貨幣的回收與發行,會有一定的後果,所以這本書的副標題又叫“主權貨幣體系的宏觀經濟學”,包括了很多政策建議。

不過你要想抓住重點的話,先記住一座“金字塔”和三位“不差錢”就好了。

按現代貨幣理論,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系就像金字塔。最高層的貨幣是政府信用,只要政府信用不垮,貨幣就不會垮,政府信用越強,貨幣的吸引力越強。比如你看美元,大家都說它在超發、在注水,但它還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貨幣,根本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在世界上難以替代。

接下來是央行創造的貨幣。央行既是政府的銀行,又是銀行的銀行,一方面代表政府管理貨幣,另一方面要對普通銀行進行統籌,在金融危機中充當“最後貸款人”爲整個行業兜底,所以它創造的貨幣跟一般流通的貨幣有區別。

再下來是普通銀行創造的貨幣,它跟每個人的生活相關,但很多人對它並不是真的瞭解。

比如我問你,銀行是先有存款還是先有貸款,肯定很多人會說“先有存款”,因爲按直覺來看,如果沒有存款的話,銀行拿什麼去貸款呢?但現代貨幣理論告訴你,這是錯的。在現代銀行的運作中,貸款跟存款是同時發生的,只要有人願意借,銀行願意貸,就能在經濟中創造新的貨幣。

打個比方,有家新開的銀行自有資本是1億元,如果有企業向它貸款2億元,它並不需要先拉來1個億的存款,而只要在企業的儲蓄賬戶上增加2億元,同時在自己的報表上也增加2億元就行了。這2億元既是資產又是負債,既是貸款又是存款,結果不但不會減少銀行的資本,反而能讓銀行資產規模增加到3億元。

所以銀行有巨大的造錢能力,以至於作者調侃說,“搶銀行最好的辦法是開一家銀行”,你只要有一家銀行,就能向指定的賬戶注入資金,“就像在橄欖球比賽中把比分輸入記分板一樣。”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爲什麼金融業容易賺錢,因爲它有憑空造錢的能力,即便存在某些約束,也能在貨幣分配過程中佔據很大的優勢。

同樣的道理,當經濟中發生危機導致市場恐慌時,會出現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催賬和擠兌,造成信用萎縮,資金短缺,這時候必須由央行向銀行提供它們急需的資金,否則經濟就可能崩潰。那麼央行是從哪兒獲得救助資金呢?答案你肯定想不到。

比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美聯儲向金融系統提供了2.9萬億美元以防經濟崩潰,有記者問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錢是從哪兒來的,是不是用了稅收收入? 伯南克回答說:“不是稅收收入。商業銀行在美聯儲有自己的賬戶,就像你在商業銀行裏擁有賬戶一樣……我們只要用計算機在它們的美聯儲賬戶上標註一筆款項就可以了。”

你看,美聯儲作爲金融系統的最後貸款人,有憑空造錢的無限能力,世界各國的央行也如此。當政府錢不夠花時,有的國家的政府可以命令央行印鈔票,有的國家的政府不能直接從央行拿錢,只能通過市場發國債,甚至不能讓央行直接買國債。但不管怎麼樣,只要央行被迫承擔政府職能,它就可以向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這就產生了一個重大區別,政府收支和家庭收支不同,通常我們個人或家庭花錢的時候要考慮量入爲出,不能長期入不敷出,靠借債過日子,那樣的話你會被看作“敗家子”,失去立足之地,而政府收支不一樣,因爲它有貨幣發行權,跟央行難以切割,從技術上說它的錢永遠也花不完。

這樣看來,現代社會的貨幣體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從上到下摞着政府、央行和各家金融機構,每家代表的胸口上都刻着三個字:不差錢。

不僅如此,現代貨幣理論還向我們提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政府欠債是好事。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經濟分爲政府、私營和國外三個部分。按會計原理,經濟活動中有人花錢就有人有收入,有人欠債就有人是債主,因此在一個國家內部,政府和私營部門的經濟狀況恰好相反。政府的支出就是民間的收入,政府的負債就是民間的資產,政府的赤字就代表民間的盈餘,換句話說:政府越富,民間越窮;政府越窮,民間越富。這是不是出乎意料,又合乎邏輯?

既然政府不差錢,政府欠債又不是壞事,現代貨幣理論就提倡,國家應該主動一點,實行功能財政。政府花錢不用像小媳婦過日子一樣量入爲出,收支平衡,而是把財政收支的目標轉向爲社會做貢獻,爲百姓辦好事,按原書的話說就是“用貨幣體系追求公共目標”。

比如,爲了避免經濟大起大落,政府在經濟下滑時可以增加支出、減少稅收,以增加私營部門收入,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需求;在經濟過熱時則相反,通過增加稅收、減少支出來回收貨幣;也可以通過國債的發行和回購來調節利率,穩定經濟。

又比如,在經濟陷入危機時,政府可以實施“最終僱主計劃”,用低於市場價格的工資爲失業的人提供就業,僱他們從事養護森林、修建公共設施、清理環境、社區服務等工作,在渡過危機後讓他們重返企業工作崗位,對勞動力市場形成緩衝保護。

再比如,政府可以取消對工資、消費、創業的徵稅,而加強對污染、浪費、投機的徵稅,因爲政府支出不依賴稅收,就可以通過徵稅鼓勵好事、制止壞事;還可以通過“預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就是給窮人送錢、而不是對富人加稅的辦法,來救濟窮人,縮小貧富差距。

總之,既然政府花錢不受限制,它就應該爲窮人提供基本保障,增加教育科技投入,修繕落後的基礎設施等等,用原書的話說,“政府的錢永遠也用不完……凡是技術上可行的事情,政府在財務上都負擔得起,最終,一切要歸結爲技術、資源和政治意願。”

說到這兒你就知道,爲什麼有些政治家對現代貨幣理論很感興趣,又有些經濟學家對它深惡痛絕。因爲它幾乎是在宣告,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可以不受限制,用印鈔機或電腦鍵盤造出無數的錢,去做它任何想做的事。那麼通貨膨脹怎麼辦?歷史上因爲濫發貨幣導致經濟混亂、社會動盪的教訓可不少啊!現代貨幣理論的提倡者難道不怕嗎?

對此書中提到了,現代貨幣理論的政策導向是在不引發通脹的情況下,追求充分就業。換句話說政府大膽花錢的時候,只要社會存在閒置資源,勞動就業不足,就不會造成通脹,而會增加產出和就業,否則它確實可能造成通貨膨脹,損害社會經濟發展。

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了,現代貨幣理論的觀點很有顛覆性,建議也很誘人,那麼這些觀點和建議能不能被實際應用?現代貨幣理論又是如何從邊緣走向前臺的呢?這就是接下來我向你介紹的內容。

第二部分

首先我們不能說,現代貨幣理論得到了全部應用,因爲那些作爲現代貨幣理論代表的學者,並沒有一個在政府擔任官職或顧問,但是考慮到它的主張很合政府的胃口,並且它有“喫着香,聞着臭”的特點,政府在出臺政策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借用現代貨幣理論的主張,也是不可避免的。

咱們來看兩組數字:一是美國政府的債務,2008年是9萬億美元,2019年增加到21萬億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又增加到28萬億美元;同時從2008年到2019年,美聯儲的基礎貨幣從8200億美元飆升到4萬億美元,2020年又漲到了5.8萬億美元,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另外來看一個現象: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進行了四輪量化寬鬆,總共購買了2.9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美國政府的赤字和央行資產負債表像滾雪球一樣快速增長。所謂量化寬鬆,就是央行出錢購買銀行持有的債券,其中大部分是國債,來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在電子操作中,就是央行在管理賬戶上標註增加銀行的備用金,減少銀行持有債券,就像伯南克所說,在電腦鍵盤上敲出巨量的資金,結果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政府的發債規模與財政赤字也會升高。

這種政策日本用得更早,因爲19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經濟低迷,它從2001年就開始實行量化寬鬆,2008年金融危機後加大力度,央行每年購買國債的數量從17萬億加到22萬億,結果從2013年到2019年日本央行持有國債的比重由15%上升到47%,政府債務對GDP的比值超過200%,遠遠高出了警戒線。

從這些數字和現象來看,現代貨幣理論已經被政府實施了,西方國家越來越依賴於用增發貨幣、擴大赤字來支撐經濟,結果怎麼樣呢,在部分國家看來還不錯,至少沒出大問題。

比如日本多年實行量化寬鬆,政府債務達到GDP的兩倍多,按照傳統經濟學的分析早就沒治了。但是這麼多年來,日本沒出事,就業率和物價指數都很健康, 差不多實現了充分就業。美國也是這樣,持續的量化寬鬆並沒有帶來通貨膨脹,反而失業率創下了歷史最低。

這就是現代貨幣理論受到重視的原因,一方面是上面的這些觀察結果,另一方面是2008年以來,主流經濟學對世界經濟的重大問題解釋不清,預測錯誤,而現代貨幣理論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驗證。

一是通貨膨脹。傳統經濟學認爲,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無中生有的“印鈔”會帶來通脹,並且用津巴布韋、魏瑪共和國的故事來強化這種觀點。但現代貨幣理論指出,這些例子是少數,原因是它們社會動盪,產能受到了嚴重破壞。如果一個國家的產能沒有遭到破壞,只是市場總需求不足並造成失業的話,寬鬆貨幣政策不但不帶來通脹,反而會提高產出、減少失業,就像在日本、美國看到的情況一樣。

二是利率走勢。按傳統經濟學的觀點,財政赤字是有害的,因爲政府投資會跟企業投資爭利,擠佔私人投資的空間,並擡高利率;而現代貨幣理論認爲,財政赤字相當於向非政府部門增發貨幣,會在銀行中形成更多的準備金,壓低利率。比如政府支出是1000億,稅收是900億,出現了100億赤字,就相當於向私人部門注入了100億的資產,增加貨幣供應,導致利率下跌。

那麼事實是什麼樣呢?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大力增加政府支出,擴大財政赤字,很多經濟學家認爲這會加快經濟復甦,同時導致高利率,但實際上,量化寬鬆不僅沒有擡高利率,反而讓利率越來越低,市場印證了現代貨幣理論的觀點,在資本市場上信奉它的華爾街公司大賺了一筆,也讓現代貨幣理論聲名遠揚。可以說是主流經濟學的缺陷和誤判,給了現代貨幣理論挑戰和崛起的機會。

有意思的是,現代貨幣理論的支持者經常把日本作爲成功案例,日本卻不承認這一點。日本央行的行長黑田東彥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說:“日本確實實施了經濟刺激政策。但政府認爲,重要的是恢復財政健康,使財政政策可持續。說日本依靠現代貨幣理論是錯誤的。”

你看,是不是就像臭豆腐一樣,現代貨幣理論是“喫着香,聞着臭”,因爲在主流經濟學家甚至一般人看來,現代貨幣理論說得再好聽,歸根結底就兩個字“印錢”,這兩個字的惡果誰不知道呢,所以大部分政府機構對它的態度是敢想不敢做,敢做也不敢說。

但是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事實就顯而易見了,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聯手推出前所未見的財政貨幣救助方案,果斷給居民發錢,爲企業減負,利率降到接近於零,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成倍擴張,突破了8萬億美元,各國也快速地推出各種超常規的救助政策,現代貨幣理論從邊緣走到了前臺,就像一盤製作簡單的“臭豆腐”,從街頭小喫的大排檔裏端到了高端大氣的國宴桌上。

這盤“臭豆腐”的未來會怎麼樣呢?從經濟學界的態度看並不樂觀,因爲主流經濟人士不看好它,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等人都明確反對它,反而是投資界人士比較認可它。

比如橋水基金的達利歐就認爲,現代貨幣理論關於貨幣和財政政策協同的主張,反映了貨幣政策的發展趨勢,現代貨幣理論有可能成爲主流。

達利歐把貨幣政策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降低利率,第二階段是量化寬鬆,而在央行嘗試降息和量化寬鬆失效以後,現代貨幣理論的主張就會走向前臺,他認爲這種政策模式的轉變有風險,但又是不可避免的。他這麼說的時候還沒有發生疫情,但是他預測下一次危機到來時,美聯儲會採取某種形式的現代貨幣理論政策,現在看他說對了。

而在反對它的人看來,現代貨幣理論就是一些被包裝過的錯誤和危險的思想,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比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說,現代貨幣理論的價值被誇大了,一些非主流的經濟學者想用來它來創造“免費的午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愛德華茲教授認爲,拉美國家的教訓已經給出了警示,無論在哪個國家或哪個時期,想通過無限印鈔來支持財政擴張都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麥克基賓也說,長期的財政赤字會削弱人們對美元的信心,最終斷送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這些批評者的態度可以總結爲一點:如果美國繼續推行現代貨幣理論政策,不斷推高債務,等到財政收入不能支付每年到期的債務和利息的時候,美元就會大幅度貶值,引發新的危機。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現代貨幣理論》的解讀就快結束了,我幫你回顧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外界評論。

按照現代貨幣理論,現代社會的貨幣是由稅收驅動的,政府用什麼貨幣徵稅,社會就流通什麼貨幣,在這樣以國家主權爲基準的信用貨幣體系中,政府不用稅收也能支出,銀行不用存款也能貸款,央行更有無限造錢的能力,一句話,這個制度“不差錢”。

另外在政府、央行和銀行構成的信用貨幣金字塔中,政府處在最高地位,它有無窮無盡的貨幣資源,並且從宏觀角度看,政府的負債就是民間的資產,因此政府可以放心大膽地採用財政赤字政策,在不造成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去追求對社會有利的公共目標。

因爲現代貨幣理論的主張很符合政府需要,所以政府在管理經濟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借用它的主張,像日本和美國就試用了某些現代貨幣理論的藥方,結果還不錯,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主流經濟學對很多重大問題的解釋沒有說服力,而現代貨幣理論恰恰得到了驗證,這是現代貨幣理論從邊緣走向前臺、受到廣泛重視的原因。

不過現代貨幣理論的發展還是充滿了未知,一方面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它的建議在很多國家得到了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在主流經濟學家和批評者看來,現代貨幣理論充滿着謬誤和危險,長期服用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對它的發展只能拭目以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疫情嚴峻的時候,中國也出現了關於現代貨幣理論的爭論,有學者認爲中國可以效仿歐美國家,適度地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政策,而央行、社科院的專家反對這麼做,因爲法律規定了中國央行不能對財政透支,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意見佔據了上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過緊日子,不能搞赤字財政。

一位社科院專家特別指出,中國最重要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來自地方政府債務,一旦財政赤字貨幣化的道路開啓,央行印鈔就可能被用來爲地方債務買單,這非常危險。 確實是這樣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國前些年各地政府通過發債大幹快上基建項目,很有現代貨幣理論的架勢,而中央政府對此非常警覺,專門對地方債務進行清理,把這個勢頭壓了下去。

所以不論從政策還是理論的主流來看,中國經濟離接受現代貨幣理論還很遠。說到這兒不妨開個腦洞:既然中國如此重視貨幣穩定,不亂用財政赤字政策,而美國傾向於接受“大膽印鈔、放心花錢”的現代貨幣理論,這會不會成爲人民幣崛起充當世界貨幣的歷史契機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