牤牛村養牛熱的降溫

文/丘豸

今日更文上接舊文《牛殤

牤牛屯的名字沒白叫,養牛的人家真是不少,滿屯子兩三百戶,幾乎沒有幾家不養牛的。就連學校的民辦教師家裏也養兩頭牛,充當副業。但是養牤牛的少,養母牛的多。俗話講“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個頭”,成了當地老百姓的致富經。一個六百多人的小山村,竟然養了七百多頭牛,人均一頭還多。

養牛讓老百姓口袋裏有錢了,一年種十畝二十畝大苞米,再養上三五頭黃牛,不用撇家舍業地去奔波打工,小日子過得也算是挺滋潤。

縣裏領導發現了這個村的現象。縣長親自來村裏視察老百姓的養牛情況。更有記者聞訊而來,寫了篇報道叫《趕着黃牛奔小康》,發表在省農民報上後。小山村一下出名了,成了縣裏有名的養牛專業示範村。

在縣政府的倡導下,牤牛村的養牛經很快傳遍了全縣各個鄉鎮,於是,這個山區小縣成了全省的養牛示範縣。

養牛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各鄉鎮的黃牛交易市場應運而生,因此出現了一些以專門倒賣黃牛爲業的販牛經紀人。

牛養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一走進村子,街頭巷尾、犄角旮旯都是牛,滿眼到處都是牛糞堆。走在村道上,一不小心就能踩上牛屎,空氣裏瀰漫着一股牛尿的騷味。

牛販子的出現,激活了市場行情。黃牛的價格往往掌控在他們手中,老百姓養牛的不如他們倒騰牛的。一個個牛販子騎着摩托車,耀武揚威地出入各個村子,對每個村的養牛情況都有了解。一旦得知誰家有要出手的黃牛,一個個就像蒼蠅聞到了血腥,便蜂擁而至,早晚得琢磨到手。否則就沒完沒了,成天往養牛戶家裏轉悠。

開始,他們基本都能遵守道行,規矩經營。漸漸的,有些少數不法之人,不再滿足於正常的差價,開始想歪主意了。

據說,有的牛販子以看牛爲名,實際上是出去尋找下手目標了。他們的手法很陰損,戴上一隻橡膠手套,外邊再罩一隻浸了藥的棉線手套,假裝看牛,用手撫摸黃牛的後背,再不就這拍拍那摸摸,指東畫西地跟你討價還價,故意壓低價格,談不妥,便假裝遺憾地離開。

被藥手套拍過的牛起初會感到皮膚癢,忍不住頻頻地去舔,結果就會慢慢中毒。這些人還可能把藥撒在玉米秸稈垛上,甚至丟進牛槽子裏。他們還在各個村子物色些貪小便宜的人,給點好處,好給他們通風報信,然後再上門以極低的價格把黃牛買走。這種手法可謂缺德帶冒煙,簡直喪了天良。

開始,人們根本不知道,以爲是牛得了傳染病。眼瞅着一家家的黃牛病倒,找獸醫看也治不好。爲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面對牛販子給出的低價,也是無可奈何,只好認宰,總比死了要強些。

這種現象波及了全縣各地,給養牛業造成了重創,各地的黃牛存欄量急劇下降。兩年間,牤牛村的黃牛數量由七百多頭,驟降到不足七十頭了。

這種現象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責令G安部門下大力度偵查。經過大半年的時間,終於破獲了幾個作案團伙,逮捕了一些不法牛販,扼住了罪惡的勢頭。

但是,老百姓經受這場幾乎傾家蕩產的打擊,養牛的熱情已經消耗殆盡,加上黃牛市場的萎縮,黃牛價格持續低迷,養牛已經不再是老百姓的選擇方式,昔日的養牛村成了無牛村。老百姓開始背井離鄉,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另外,在養牛業蓬勃發展的幾年中,由於過度放牧,山上植被遭到了嚴重破壞。林業部門開始限制放牧,要求農戶實行圈養。這就意味着需要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增加養牛成本,也是老百姓不再養牛的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