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我該如何給學生上好語文課

聆聽了吉林名師竇繼紅老師關於課外作業的管理實踐之後,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竇老師從作業改革方面切入到日常課堂當中,從織毛衣、追韓劇等業務愛好轉移到精心打磨每一節課,已經50歲的她看起來依舊對於這個行業抱有高度的熱愛。

因爲滬江教育吳虹校長的關係,有幸與竇老師視頻連麥。她的芊芊風度、溫文爾雅,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印在臉上。我想向她請教的是“學生靈活思維與練習固定答案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是我從教數年來一直在糾結的話題。

學生對於課文內容有更新穎、更獨特的視角,我是鼓勵他們能夠在課堂中有這種不同的見解。每次上課前,學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質疑,我覺得這是沉浸式閱讀的一種方式,對於常識性知識我有必要去爲他們解答,但對於某個方向的追問我還是希望他們能有自己的認識。

相對於數學、英語等學科,語文考查更廣泛、更靈活,比如“看拼音寫詞語”題型中參考答案只有一個,但有時在學生的記憶中可能還會有不同解法。原則上來說它只要沒具體說明考查範圍,那也不能算是錯誤的。往往因爲一次片面,學生的發散思維將遭到固化。

當練習題中看到與課堂理解有偏差的文本時,竇老師的觀點是“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培養學生靠近相對標準的思路”,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思維是多變的,但思路要有層次性、系統性。清晰明確的思路,能夠幫助學生搭建起連續完整的知識架構,也要在可操作性的範圍內保留他們獨具魅力的主張。

語文課堂不在大而全,而真正在於新而活。與其讓學生記得滿滿當當,不如適當以問題驅動、以背景生趣,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形式創設自由、創意的學習氛圍,向40分鐘要成效,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深圳名師王鳳華老師關於作業設計的專題分享中,我發掘出如今教育的切面,更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與綜合素養。“依學情,定起點;依素養,定終點”,從學生心目中的理想作業出發,生成趣味、個性,又富有實踐研究的快樂臺階。

我覺得自己要重新確定自己的教育方向。不在拘泥於成績,而在於他們是否學有所獲。王老師說“道是方向,術是方法,而道和術之間是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淵博的知識,更包含對於學生真誠的理解與尊重。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業層次,將直接影響他們參與學習的信心。

看到竇老師爲了小豆芽寫作專門製作練習稿紙,在管理實踐方面擁有衆多作業設計,也看到他們班級利用節假日開展的實踐形式,深感低效、機械作業帶給學生的巨大困擾,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解構傳統思維壁壘,巧妙融入智能化評價體系,重視小老師在班級日常規範的督導性。

當學生不在依賴於題海戰術,課後反饋開始有更多選擇。作業改革是高效課堂的有機延伸,以童趣的語言藝術填充枯燥的課文章節,生活化引用是深刻學習的前提。當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去讀、大膽去說、積極去寫,從關鍵詞裏尋找事件脈絡,多引導、多鼓勵,把每一次失誤當成積攢經驗的沙漏,緊跟形勢在新時代感召下,成爲一名啓迪心智、福澤家長的鄉村教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