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驅動力》閱讀感悟

第二章:身份

一切從信念開始

層次:你在世界的哪一層

羅伯特·迪爾茨和格雷戈裏·貝特森創立了NLP邏輯層次模型。這個模型把人的思維和覺知分爲6個層次,自下而上分別是:環境、行爲、能力、信念和價值觀自我意識、使命

又遇到這個思維模型,我們變現學院必備的羅伯特 .迪爾茨底層邏輯思維模型,也是我最熟悉的思維模型

可以適用於任何的環境,每個人理解維度不同,基本意義相同!

最重要的是:放棄情緒化的抱怨,勤努力、找方法、做選擇、建身份、明意義


第一層:環境。

處在這一層的是最低層的成長者,他們遇到問題後的第一反應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原因歸咎到外部環境中,比如感嘆自己運氣不好、沒有遇到好老闆、怪老師教得太差……總之凡事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這樣的人情緒不穩定,往往是十足的抱怨者。

第二層:行爲。

處於這一層的人能將目光投向內部,從自身尋找問題。他們不會太多抱怨環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行爲上,比如個人努力程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努力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所以他們往往把努力視爲救命稻草。

這本沒什麼不好,只是當努力成爲唯一標準後,人們就很容易忽略其他因素,只用努力的形式來欺騙自己。比如每天都加班、每天都學習、每天都寫作、每天都鍛鍊……凡事每天堅持,一天不落,看起來非常努力,但至於效率是否夠高、注意力是否集中、文章是否有價值、身形是否有變化似乎並不重要,因爲努力的感覺已經讓他們心安理得了。說到底,人還是容易被懶惰影響的,總希望用相對無痛的努力數量取代直面核心困難的思考,在這種狀態下,努力反而爲他們營造了麻木自己的舒適區。

第三層:能力。

處在這一層的人開始動腦琢磨自身的能力了。他們能主動跳出努力這個舒適區,積極尋找方法,因爲有了科學正確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但這一步也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因爲在知道方法的那一瞬間,一些人會產生“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的感覺,於是便不再願意花更多力氣去踏實努力,他們沉迷方法論、收集方法論,對各種方法論如數家珍,而且始終堅信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在前面等着自己,所以他們永遠走在尋找最佳方法的路上,最終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夥人。

第四層:信念和價值觀。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努力;也一定有人會明白,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實是選擇。因爲一件事情要是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和方法也沒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什麼最重要”“什麼更重要”,而這些問題的源頭就是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

一個人若能覺知到選擇層,那他多少有點接近智慧了。在生活中,這類人一定願意花更多時間去主動思考如何優化自己的選擇,畢竟選擇了錯誤的人和事,無異於浪費生命。

第五層:自我意識。

如果說“信念和價值觀”是一個人從被動跟從命運到主動掌握命運的分界線,那麼“自我意識”是更高階、更主動的選擇。所謂“自我意識”,就是從自己的身份定位開始思考問題,即“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事”。在這個視角之下,所有的選擇、方法、努力都會主動圍繞自我身份的建設而自動轉換爲合適的狀態。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真正的覺醒者了。

第六層:使命。在身份追求之上,便是人類最高級別的生命追求。如果一個人開始考慮自己的使命,那他必然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爲衆人服務的層面上。也就是說,人活着的最高意義就是創造、利他、積極地影響他人。能影響的人越多,意義就越大。當然,追求使命的人不一定都是偉人,也可能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只要我們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即可。有了使命追求,我們就能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標,就能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

知識,讓我們更好地感知世界

一層的人找環境問題,他們是抱怨者,喜歡說:“都是你們的錯!”

二層的人找努力問題,他們是行動派,喜歡說:“我還不夠努力!”

三層的人找方法問題,他們是戰術家,喜歡說:“方法總比問題多!”

四層的人找選擇問題,他們是戰略家,喜歡問:“什麼東西最重要?”

五層的人找身份問題,他們是覺醒者,喜歡問:“我要成爲什麼樣的人?”

六層的人找意義問題,他們是創造者,喜歡說:“人活着就是爲了利他!”

這正是讓人感到喜悅的地方: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選擇!特別是當我們能夠從上至下地總覽全局,能夠從高維度看問題時,低維度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對個體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人生目標和意義,想清楚自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

這正是讓人感到喜悅的地方:

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選擇!特別是當我們能夠從上至下地總覽全局,能夠從高維度看問題時,低維度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對個體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人生目標和意義,想清楚自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

這正是讓人感到喜悅的地方: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選擇!特別是當我們能夠從上至下地總覽全局,能夠從高維度看問題時,低維度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對個體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找到人生目標和意義,想清楚自己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

信念-行爲-結果

“態度—行爲—結果”這個成長法則,即一個人的態度會影響他的行爲,而行爲又會影響現實結果

堅定信念和降低期待並不矛盾,因爲堅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準備,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壞的打算。它們的目的是一致的:促使自己更好地行動,並最終產生好的結果

語言:美好人生從好好說話開始

人們常說: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說積極的話,不說消極的話;

·無論遇到什麼人物,說和善的話,不說刻薄的話;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說開放的話,不說絕對的話……

閱讀感悟

第二章節作者主要講身份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信念開始

運用迪爾茨.羅伯特思維模型拆解人生六個層次

環境-行爲-能力-信念-價值觀

你是在哪一層都是每個人認知的選擇

環境最底層可以用積極的信念的從語言開始建立心裏建設,用積極心態行爲努力客服困難,找到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深耕細作,開始影響更多人,幫助更多人拿到想要的結果,形成自己可以複製的系統,這就是像企業家,或者身份有舉足輕重的創造價值的名人比如我們大儒孔子,老子,你的身份被世人永留青史

爲社會帶來重大貢獻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在心裏建設開始從平凡到不凡之間僅僅只是信念不同,積極向上能量者,和悲觀主義者

結果確是正負極的複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