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訣3.7.11錫蘭山擒王---非洲動物總動員

3.7.11錫蘭山擒王---非洲動物總動員


鄭和柔聲道:“我們船隊的主要任務還是下西洋,是以經營了滿剌加海峽之後,才能抵達更遠的目的地。繼續西進後,我們勘查了天竺大陸的南部,覺得有兩個地方非常適合再建立落腳點,一個是錫蘭山、另一個是古裏。”


圖表35明朝南亞次大陸港口地名簡表


圖表36鄭和下西洋之南亞次大陸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了點頭,道:“我知道古裏是印度西南方的一個海邊邦國。而錫蘭山就是斯里蘭卡吧?不過聽說你們在錫蘭山造成了一起懸案?”


鄭和微笑道:“先前尹慶就來過這些地方,我知道那裏都是佛國,百姓也擅長海上貿易。故我去錫蘭山時也專門參拜了那裏珍藏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子;去古裏時同他們談了一些平等貿易之法、還在海邊立碑爲記。”


“只是我對天竺沿海地帶一直有戒心,原因是當地人多年來從事海上貿易,在商場上什麼國家的人都打過交道。而且他們都挺富裕的,只是有些財產來路不明。”


小武驚訝道:“這些地方都是信佛的呀?難道會對過往商旅殺人越貨不成?”


鄭和呵呵一笑,道:“你讓我回想起一事。我曾經問過錫蘭山人:此地盛產珍珠,又不窮困,爲什麼民衆皆裸體來去,不論男女、從不穿衣?當地人用一個故事回答了我:當年釋迦牟尼佛祖路過此地、想要沐浴,當地人便騙他下水、隨即將其珍貴的袈裟偷走。”


“於是釋迦牟尼發誓:錫蘭山人若是穿衣,則皮破肉爛無法治癒。從此當地人便只得裸裎相對了。你想,他們連佛祖的袈裟都敢算計,我又怎能不防範幾招?”


小武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


鄭和柔聲道:“第一次下西洋時還好,錫蘭山的僧伽羅王國震驚於我們的寶船之大之多,懼而不敢輕舉妄動。但在第三次下西洋回航到錫蘭山時,很多大船都裝滿了寶貨,所以亞烈苦奈兒國王終於動了邪念。”


“當時,他知道我每次來、都會按慣例上山禮佛兼休整,故預先派遣大軍繞道潛伏,等待時機襲擊泊於港口的大明船隊。當我帶同一些軍士進入錫蘭山甚深之時,他們又伐木阻擋,斷了我軍後路,待斷糧乏水之後再來圍攻。”


小武震驚道:“看這個安排,僧伽羅王國的人似乎很擅長智取對方!以前其它武力押運的海上絲綢之路商隊、不知道有多少栽在他們的手裏?”


鄭和嘴角一曲,笑道:“當然這件事我也是早已準備的。因爲前番船隊來到此處時,亞烈苦奈兒的眼中總是有貪色閃耀。之所以上山去禮佛都帶了幾千士卒,就是防備對方算計。”


“當我們發現嚮導跑掉了之後,本想回退、卻遇上來路阻塞,只得再想他法。按估計,對方先得從嚮導那裏得到我方的確切消息,然後纔會趁船隊羣龍無首之機進行偷襲。這個消息從山裏傳到海邊、再進行各項事務安排,大約需要一天時間。”


“而按照前次來時所畫的路線地圖,我們從山裏走到他的王宮應該只需要兩個時辰。所以我讓軍士們先行休息喫飯,打算黃昏前出發,天黑之後抵達王宮進行反偷襲。”


小武呵呵笑道:“看來你也是蓄謀已久啊!我絕不相信這是你臨時想出來的。不過亞烈苦奈兒該有此報。他應該毫無防範,只是在王宮裏等好消息而已。”


圖表37錫蘭山地圖(斯里蘭卡)

圖片來自互聯網


鄭和道:“半夜裏,我軍二千人摸進王宮,直接俘虜了亞烈苦奈兒全家,包括其本人和妻兒老小。隨後令俘虜帶路,我們入佛寺取走了佛頂骨舍利,然後再從另一條路下山回船。等僧伽羅的軍隊知道情況以後,早已無法阻攔。”


“結果大戰並未發生,我們只是大搖大擺地將僧伽羅國王裝了船,帶回了南京、請永樂帝發落。皇上赦免其死罪,但廢黜了國王之位。聽說俘虜一行中有一個叫邪把乃耶的很賢明,而且他也反對偷襲大明船隊、只是國王不聽。故皇上封他爲僧伽羅國新國王,待我第四次下西洋時,將其帶回錫蘭山爲王。”


小武連連點頭,道:“我明白你又打又摸的手段了。畢竟還是要錫蘭山這塊遠洋基地的,所以必須給當地立一個心向大明的國王。”


“但我曾意外看過一篇《舍利子的故事》,裏面提到了斯里蘭卡爲何會遷都。”小武笑道:“1412年,邪把乃耶國王在羅依伽摩即位,改名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Parakramabahu VI );後又遷都科提(Kotte),開創了科提王朝。”


“科提王朝傳承了近200年,斯里蘭卡的首都逐漸轉爲今天的科倫坡(在科提附近);隨即又吞併了賈夫納王國、統一了錫蘭山全島。這算是斯里蘭卡歷史上最光輝的時代了。”


鄭和的面色毫無變化,輕鬆寫意道:“在當時而言,我並不想同當地任何小國作戰,一切以利於大明勢力在錫蘭山扎穩腳跟爲重。還是直接給僧伽羅國改換一個國王最好,能夠所託得人、我也很是欣慰。”


小武嘿嘿怪笑,道:“但是換了國王,也不代表錫蘭山與大明之間就沒有了疙瘩。新國王雖然表面上聽話,但是不久就遷了都---想來還是因爲你們偷襲過王宮、熟悉山上路徑的緣故!如果不搬家,你的手中又有地圖,那麼國王睡覺都不會踏實。”


“還有一個傳了600餘年的謠言,斯里蘭卡一直有人說是你主動襲擊他們國王的,目的只是爲了奪取佛頂骨舍利子、並且帶回大明。而他們並沒有準備好襲擊你們的船隊,也無證據能夠證明是他們先動了手。”


“直到如今,斯里蘭卡還有人投訴中國吞沒了原屬該島的佛頂骨舍利---近500年後,斯里蘭卡才請來了印度比普羅瓦(Piprahwa)1897年出土的佛牙舍利子重新供奉。”


鄭和笑了笑,道:“凡事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說我公正的。我將亞烈苦奈兒帶回南京公審,讓南海幾國使者都去親眼看看,總也最大限度地證明了、是他算計我們在先的。最終雙方並未大打出手,而是給錫蘭山立了一個新國王,完全表明了大明的寬大。”


小武笑了笑道:“好吧。你辦事,我放心……原來也不清楚你有什麼動機,但是現在想明白了---或許道衍大師在南京的寺廟裏面寂寞,而你也很有孝心,故此專程迎回佛祖最高級舍利、獻給恩師也不奇怪……”


鄭和坦然自若,道:“大明雖已對僧伽羅國寬大爲懷,但是略施薄懲、沒收其舍利,這又有何問題?”


“我回國時,道衍師正在長幹門外的天禧寺(長幹寺)駐錫。我也的確將佛頂骨舍利送去那裏供奉。隨後皇上率領羣臣前去寺裏觀瞻,道衍師也說要遍請天下名僧前來瞻仰。”


小武呵呵笑道:“這下子,你也很露臉了!但是這枚舍利子好像很快就沒有聲音了。直到2008年,世上的唯一一枚佛頂骨舍利才又從南京長幹寺地宮中破土而出!害得我國政府又跟斯里蘭卡動了不少口舌!”


鄭和不置可否,卻道:“若干年後,道衍師離開南京、又遷去北京了,卻不肯帶走佛頂骨舍利,留話說讓我來處置。所以最後由我親手將其捧入地宮、從此封閉了起來。”


“而那長幹寺地宮,歷來就是放置舍利的。早在三國東吳以及東晉時期,此地就數次建設了阿育王塔、內藏舍利,不過屢次毀於戰火。南朝梁武帝之時重建寺廟,並放入了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宋代再次大修寺廟和地宮,甚至還輾轉移來了唐玄奘大師的遺骨舍利。”


“最終,是我親自將佛頂骨舍利移入了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然後將地宮永久封閉的。沒想到後人還可以重啓觀瞻,這也是各人的福分,算你們有緣吧。”


圖表38鎏金七寶阿育王塔

【長幹寺地宮出土】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了點頭,笑道:“原來如此。不過你從此完全控制住了錫蘭山吧?”


“記得還有資料說,幾十年後錫蘭山國內亂(明英宗時期),其王子還浮海來明朝求援。但中國已沒興趣管斯里蘭卡內政,該王子只好從此定居在泉州不再回國,後裔也成爲了泉州名門。故明朝是其宗主國的關係十分明顯。”


鄭和不置可否,又笑道:“經過三次下西洋之後,從南海直到天竺的整個海上針路,所有要點已然盡數控制在大明的手中。顯然進一步開拓西洋的時機已經成熟,故從第四次下西洋開始,我們去開發古裏以西的海域。”


“於是我們來到了波斯灣、亞丁灣,遍訪了沿岸的忽魯謨斯、佐法爾、剌撒、阿丹等國。”


“終於來到祖先所在之地,我當然很振奮。只是馬木留克的軍隊扼守紅海口,與之溝通無效,水師也不想往裏硬闖,所以傳說中的回教聖地默伽天房、暫時還去參拜不了。這件事情我回去稟報了永樂帝,留給將來再做計較。”


圖表39明朝西亞港口地名簡表


圖表40鄭和下西洋之西亞港口地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點頭道:“不錯,西亞海域你們基本上也跑遍了。蒙元時期的商旅最遠也就只能跑到這吧?而且應該是接力完成的。你們一個船隊就跑穿了、並且能夠控制整條海上絲綢之路,實在是前無古人!”


鄭和柔聲道:“不過我們還想去看看、紅海以下還有些什麼地方。於是船隊又順着海岸,遍訪了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拉穆、麻林地、漫八撒等國。”


“如果說之前的那些地方,跑海人就算以前沒去過、也多半聽說過,那麼這些地方真是聞所未聞,完全是第一次去接觸!也讓我們船隊的人員大開眼界。”


圖表41明朝東非港口地名簡表


圖表42鄭和下西洋之東非港口地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感嘆道:“是啊,跑完西亞再跑東非!你們的船隊讓非洲大陸的黑人世界第一次跟黃種人文明直接碰撞,是吧?而且聽說你們船隊有些人還從此定居在那裏,在非洲大陸留下了最早的中國人種子。”


鄭和點了點頭,柔聲道:“在我們去過的所有港口地,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人留在那裏。原因是過幾年後我們還會再來,總得有人瞭解當地的變化,回頭可以第一時間通知我們。”


“所以我特別重視在海外各要津扎穩腳跟,消息靈通才是保證安全的最好辦法!”


小武肅然起敬道:“不錯。跟我們這些信息社會出來的後輩相比,您竟然那麼早就已明白了信息的重要性!”


“對了,從你經歷過的歷次危機來看,你還真沒怎麼喫過信息不通的虧。反倒是你的對手們,每次都被你料敵機先的給修理了。”


鄭和淡淡道:“皇上既然將這麼大的船隊、世上獨一無二、代表整個大明的海上力量交到我的手裏,我自然不能犯低級錯誤。”


“再者,大明能跑海的宦官也不止我一個。無論是前輩尹慶、副手王景弘,還有其它隨從太監李興、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張達、吳忠等等,忠貞才智之人所在多有,大家齊心協力也就是了。”


小武連連點頭,又道:“聽說你們帶了很多非洲珍稀動物回去,是吧?”


鄭和的臉上難得露出了笑容,道:“不錯。第五次下西洋之後,我們帶回了許多國人見所未見的動物,也可以堵一堵文官們之嘴。”


“以前外藩進貢的珍稀動物無非就是大象、獅子等等;這一次除去獅子、金錢豹、千里駝之外,還帶了大西馬、駝雞、麋裏羔獸、長角馬哈獸,尤其是還有麒麟、花福祿等以前聞所未聞的罕見動物。”


小武笑道:“我知道‘麒麟’就是長頸鹿,‘花福祿’就是斑馬。這些非洲動物確實中國以前不曾見過。但是否你們故意給動物改的名字?以討好皇帝?所謂見了麒麟就是見了祥瑞?”


鄭和搖了搖頭,微笑道:“我犯不着給動物改名。而且每種動物我們都帶回了當地土人、一路小心飼養,不然不通其習性、路途如此漫長,動物肯定死在半路上。而到了宮廷之間,皇帝和大臣們必定會問那些非洲土人,此動物爲何名?又怎輪得到我去回話呢?”


“不過按照麻林地的土語,那個長頸之鹿的名字聽起來的確很像麒麟(Giri)。於是大家就順水推舟,都說這是祥瑞,向皇上稱賀一番,效果倒也是很不錯的呢。”


圖表43鄭和船隊帶回珍稀動物一覽表


小武想了想,笑道:“也是哈,此時你們都已下西洋四五次了;前後出海超過了十幾年,也該出一些特別的成績了。”


“永樂皇帝也需要你們寶船隊的成績!不管這是長頸鹿還是麒麟,畢竟中國人都沒見過不是?誰都沒去過非洲,不是嗎?這就顯得你們的航海成就是艮古未有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