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姜老師昨天更文的留言


姜老師在羣裏面發的信息我看到了,發的鏈接我沒打開。打開的是曉雨轉發的這條,同樣的鏈接,因爲有人告訴我評論區有截圖指我。我纔打開的,從微信裏看有點麻煩,還要打開瀏覽器,就像我轉了兩轉仍回到原鏈接一樣。

看了文章,姜老師的怒火似乎正旺着,羣裏發的信息不解氣,再來一篇討伐的檄文。當然,從文章表面看姜老師沒點名字,但指向的人明確,想必看的人心裏都有數。

確實沒明白姜老師爲什麼要怒髮衝冠,我們不怎麼互動,也就不存在什麼矛盾衝突。我曾幾次謝謝過姜老師,在蔣坤元老師康健的時候,每天都見到姜老師的點評文,很到位。蔣老師寫過我幾次,姜老師也評過我幾次,用語極美。我當然清楚這不是自己寫得好,而是沾蔣老師的光。再想想,我們也一道經歷過很多羣:5A,廢柴,文字之光,互助羣,以及鄉情鄉韻。給人的印象姜老師不怎麼聊天,潛水的時光大於冒泡的時候,或者扔一個鏈接就消失了,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大勢。那段日子,我在羣內羣外也不曾說過姜老師什麼,如果有點牽扯的話,大概在鄉情羣對姜老師的文提過一次建議,但沒壞心,最起碼出發點是好的。這次羣裏聊天(其實我現在聊的比以少得多了),也只是說說簡書裏的一些現象,大家你好我好的,捧的多批評的少。這也夠不上高明作家“當衆冷嘲熱諷,不知其人是何居心。真正有文化有涵養的人,肯定不會這樣。這隻能讓別人對他心存忌憚之餘,更多的是對其品質鄙夷不屑。”之罪。

至於曉雨的錯字,以前我在互助羣,文學之光羣裏說的比現在嚴厲得多,我曾在羣裏質疑她這樣的水平怎麼能上雜誌?因爲我對她說過,給糾正過,這應該不是壞事,我也歡迎別人給我糾錯。我發現只有比較熟悉的人才肯說,因爲這不關別人的事。曉雨現在沒人說她錯,但有時候錯得離譜,卻依舊擺在簡書上,她也一直堅持正確,我後來就不多說了。但那時候沒見到姜老師發怒,沒見到姜老師打抱不平;反而這次只是聊天,說到的是簡書裏的一些亂象,曉雨當時沒參與聊天,根本也沒提曉雨的名字,怎麼叫“在簡書羣裏對一位女作者肆無忌憚地找茬子”?這斷章取義就蓋下的帽子有些沉重,我想姜老師應該不是剛起牀沒洗臉看不清吧。

事情過去一整天了,本來昨晚就想留言,但那時姜老師的文字發燙,怕燃起火焰,經過這寒冬一天的冷卻,希望姜老師火氣能降下來。


後記:本來不想留言,更不想作更文。看到文後面留言較多,有正直的,也有舉着棍棒起鬨的,還有不屑的。所以留言說明一下真相。在簡書,我從來不敢以作家自居,更不敢自詡爲什麼大師,即便老師這個稱謂也是別人尊稱的。對於給我改錯的人,我一直表示感謝。但現在看來“沉默是金”確實是條真理。

注:姜老師不誠實,第一句話明明就包含着我,後面又何必過多細解呢?這應了我們家的古言“又打又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