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蘆葦蕩

國慶節回了一趟老家,隔天下午我出了村莊,上了江堤,特地開到五四年長江潰破的缺口上。未下車,靜坐了一會,耳畔似有萬馬奔騰的呼嘯,還有慘烈的求救聲。

透過車窗向南,透過白楊林的間隙,是一方水塘,秋水漸瘦,倒映着岸邊漸枯了的蘆葦身影;幾隻鷺鷥輕盈地邁動它們苗條的身姿,或垂首或高揚或展翅;越過池塘再向南延伸過去,便是長江了。距離有點遠,江水變成灰白色的老布填充着蘆葦、柳樹縫隙裏。江南的高樓,連綿的高山都成了隱隱約約的朦朧畫。

那方水塘叫龍潭,曾經的老屋就在那裏。小時候我們在水裏抓過魚,知道塘很開闊,水也極深,水面中有個小島。我們遊過深水,一雙雙小手搜索着小島的斜面,如果觸到石塊或小窩必有收穫。後來聽父親說,那就是老屋的基地,上面建有一個很大的四合院,住着一個家族的人。五四年大水,破口就在屋後,激流漩出了這個大龍潭。十年後秋天的夜裏,我帶着滿腹的怨恨來到了一個叫“程家墩”的小村莊,似乎是帶着對老宅的眷戀,我降臨在稻草鋪就的木牀上時,便獨自哭泣,細嫩的聲音像一隻大家都熟悉的貓頭鷹的嚎叫,在寂靜的村莊裏顯得平常,無人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