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芥子園畫譜》溯山水畫源

邊學書法邊學《芥子園畫譜》,雖其被後人評價爲畫中的“八股”和“館閣”,但對初學者還是有入門作用的。我用冊頁記錄一下過程,有梅蘭竹菊“四君子”、芭蕉葉(李清照“綠了芭蕉”詞)、有鳥有人有寺宇,有石有樹有山峯,有雲有風有泉水,14幅。

《芥子園畫譜》是中國山水畫模式總結,山水畫起源於顧愷之《畫雲臺山記》中提到的“三段山論”:1、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雲可成爲東與西的重要關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陽的天氣;2、按照東西的順序排置遠近山峯,營造一個高峻險絕境地;3、中段佈局講求取勢“對峙”;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氣分兩重。

南朝人宋宗炳《山水畫序》被稱爲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他提出了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與其同時代的王微《敘畫》中提到:“望秋雲,神飛場;臨春風,思浩蕩”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尺幅千里說一起,奠定了中國山水畫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空間視覺原則,同時畫與詩詞歌賦、書法緊密聯繫、相互促進,不斷改進發展,許多文人詩家、書家也是畫家,如王維、米芾、趙孟頫、文徵明、黃賓虹、林散之……,舉不勝數。

中國山水畫綜合利用“勾皴(凸處稀凹處密)擦點染”技法,通過“三遠(平遠、高遠、深遠)”畫山水,輪廓透視,細節造型,近實遠虛、近大遠小、近粗遠細,陽面細陰面粗,如蘇東坡語“遠山小、雲山亂、曉山青”,創造出北宋大畫家郭熙說的“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的詩情意境,通過黑墨白紙描繪出無限世界、美麗風景,表情達意。總之,山水畫與詩文、書法同樣作爲工具,以抒情達志,今時猶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