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的低血糖

目錄

一.  定義正常值:血糖低血糖

最新血糖正常值對照

二.  低血糖病因特點

三.  天冷測血糖小技巧

四.低血糖時第一口應該喫什麼?

五.應對低血糖“15”原則


一.  定義正常值:血糖低血糖

血中的葡萄糖稱爲血糖(Glu)。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爲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正常範圍

空腹:3.89~6.11mmol/L(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餐後2小時:<7.77 mmol/L(<140 mg/dl)。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於正常的一種狀態,血漿中的葡萄糖水平下降,正常成人在任何時候都血糖低於2.8mmol/L(50mg/dl)時即可稱(診斷)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降低至<4mmol/L(72mg/dl),經常會出現心悸、大汗,甚至神志改變等不適。

如果空腹血糖高於7.0毫摩爾,可以診斷爲糖尿病。如果血糖低於2.8毫摩爾,則可稱爲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血漿葡萄糖濃度過低,臨牀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糖爲主要特點的綜合徵。一般以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50mg/dl)作爲低血糖症的標準,同時伴有低血糖的症狀,如心悸、出汗、飢餓、乏力、視物不清、面色蒼白、頭痛、定向障礙,嚴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死亡。多以交感神經興奮和爲主要表現的疾病。


二.  低血糖病因特點

低血糖的病因特點多種多樣,糖的攝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過多、轉化過多等原因均可導致血糖下降。

臨牀上按低血糖症發生與進食的關係分爲空腹(吸收後)低血糖症和餐後(反應性)低血糖症。如果能夠準確把握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對明確病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空腹一般指6~8小時內未進食;關於餐後的時間,目前專家意見爲進餐後4~5小時。

空腹低血糖症主要病因是不適當的高胰島素血癥,餐後低血糖症是胰島素反應性釋放過多。反覆發生空腹低血糖提示有器質性疾病,餐後引起的反應性低血糖症,多見於功能性疾病。

低血糖的症狀就是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大汗、顫抖,視力模糊,飢餓、軟弱無力以及緊張、面色蒼白、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發冷等。還有中樞神經受抑制的症狀,主要是中樞神經缺氧、缺糖症候羣。如神志改變:意識朦朧、嗜睡等,認知障礙:定向力與識別力障礙等還可出現抽搐、精神失常、昏迷等。


三.  天冷測血糖小技巧

1、寒冷天氣裏測血糖,建議糖友採血前用溫水洗淨雙手,可增加手指血液循環,有利於採血。

2、手指消毒前,讓手臂下垂10-15秒,也可以用力甩幾下,使血管充盈。然後在手指偏側面採血(手指兩側的神經末梢分佈少,痛感較輕)。但也不能太接近指甲邊緣,這樣不方便消毒和擠血。

3、採血筆刺破手指後,從指根向指端(採血點)方向慢慢擠壓,以形成血滴。用力不宜過大,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血糖不是越低越好,爲了避免發生低血糖,糖友們的血糖控制在正常偏高的水平就可以。一般來說,滿意的血糖控制標準是爲:空腹血糖5.0-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5.0-10.0mmol/L。年紀大點的糖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就可以。因爲年紀大的患者出現低血糖更危險。

控糖,是一場持久戰!


四.低血糖時第一口應該喫什麼?

低血糖發生時,如果已經出現神智不清,不要擅自餵食物或水,以免發生窒息,此時要立即送醫。

如果出現了低血糖症狀,但還未出現如抽搐、昏迷等嚴重情況,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喫餅乾、饅頭等來緩解,這不能說不正確,但不是最佳選擇。

搶救低血糖要爭分奪秒,因此最好選擇白糖、糖塊、蜂蜜等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


五.應對低血糖的三個“15”原則

第一個“15”

一旦發生輕度低血糖,應立即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

用於低血糖急救的食物,有個優先級:

白糖、糖塊、糖水、蜂蜜、葡萄糖片最佳,這類食物喫進去後,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

餅乾、點心、饅頭、含糖飲料(含白砂糖的)、粥次之;

含糖飲料(含果葡糖漿的)、牛奶、冰淇淋、巧克力等食物的升糖速度相對較低。

15克碳水化合物≈

4~6顆糖果(迅速嚼碎服下)

1勺蜂蜜或白砂糖

2~4塊餅乾

100~200毫升含糖飲料(配料表中需含白砂糖)

普通人在補充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水平基本能回到正常狀態。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上述步驟之後需要15分鐘後測血糖,如果症狀消失,血糖達到4毫摩爾/升以上,按正常時間進餐即可;如果超過此值,1小時後才能進餐,並喫一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加餐,以免血糖再次下降。

第二個“15”

如果血糖沒有上升,症狀沒有消失,就再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鐘後,再次測量。

第三個“15”

如果血糖仍沒有上升,症狀沒有消失,就再次進食。此時,如果血糖過低,或出現意識昏迷,則需即刻送醫救治。


延伸拓展: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險

醫學上,將低血糖定義爲:健康人血糖<2.8毫摩爾/升,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爾/升。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現有所差異;不同年齡段的人,發生低血糖時的症狀也各不相同。

輕度低血糖:常會出現飢餓感、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嘴周麻刺感等不適。

嚴重低血糖:出現意識模糊、肢體癱瘓、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老年人:常常沒有任何症狀,部分老人表現爲神經精神症狀,如言語行爲反常、偏癱、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容易被誤診爲急性腦卒中或癲癇發作,需要特別注意。

嬰幼兒及低齡兒童:常表現爲不好好喝奶、容易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夢易驚、遺尿等。

急性低血糖發生時,心臟負荷會增加,伴隨着血液流變學的改變,還會導致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機能增強、促進血栓形成。

對老年人來說,低血糖的危害遠超高血糖,它會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動,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嚴重時可致命。

如果低血糖程度重、時間長,還可能引起腦水腫,對中樞神經造成不可逆損害(如失語、智力損傷等後遺症),甚至導致死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