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書摘)

中原焦點團隊  講(13)李明然  堅持分享第856天(2021.11.29)  約練總第323(諮64)次

孩子們到了青春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聽家長的話,愛頂嘴,這是爲什麼呢?

心理醫生認爲,10歲之前是孩子對父母的崇拜期,12~16歲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隨着所學知識的增加、閱歷的增長,他們的內心世界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他們認爲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社會、對人生有着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處處管自己,於是經常與父母頂嘴,事事擡槓。據統計,愛頂嘴的孩子約佔70%,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那麼,什麼是“心理斷乳期”呢?

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生理斷乳期,在1歲左右;第二個就是“心理斷乳期”。

從大約12歲開始,孩子們開始逐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直到18歲完成。這個過程,就是少年逐漸擺脫父母、走向成人的過程,這一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爲“心理斷乳期”。此時少年渴望獲得獨立、渴望父母重新審視自己,把自己當成成人看待,但同時,他們自身又有很大的依從性,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他們都不能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尤其是當他們遇到一些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的時候,更需要獲得父母的幫助。

那作爲父母該怎麼辦呢?父母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呢?

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父母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心理學家也有如下建議:

1.告訴你的孩子:“我知道你這麼做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這個時期,不同的孩子依據轉變程度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狀態,他們非常渴望家長的理解。而一些父母,只要認爲孩子做錯了事,也不分場合、方式地批評孩子,這是家長的通病。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叛逆的,也是脆弱的,有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引起孩子內心的憤恨、埋怨。

所以面對孩子的所謂“犯錯”,家長不能馬上排斥,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幫着分析事件過程背後隱藏的種種祕密,甚至要幫他分析做事的動機。如果我們能抱着理解的態度對孩子說:“我知道你這麼做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已經和孩子處於心理統一戰線的你就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批評。

2.告訴孩子:“別怕,有爸媽在。”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自尊心,儘可能地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定出可行的、能夠被孩子接受的解決方案。一句“別怕,有爸媽在,支持你”,會讓你的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

3.鼓勵孩子多吐露心聲

作爲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可使孩子感覺到無論做什麼,只有“有理”才能站穩腳跟,這對發展孩子個性極爲有利。

總之,我們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導,三要注意方式。與孩子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幫助其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