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费用——广告

经济体系里催生了一大群凭广告业务崛起的巨头,但是处于供应链两端的厂商和消费者,其实并不是赢家。

比如,一个包很贵,卖一万块钱。但是实际上,极其高价的产品不一定是暴利,厂商也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原因就是,整个经济体系当中要把大量的成本花费在注意力上。有人说,广告就是为了让那些对这个产品有兴趣的买家知道这个产品,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

豪车,还有一些奢侈品为例,它们并不是给那些买得起的人打广告,而是直接面向于大量根本买不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它们要引发这些买不起的人的焦虑感和自卑感,也可以说它们在生产和制造这种焦虑感和自卑感。而这种焦虑感和自卑感,本身就是这个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当一个人花一百万买一辆车的时候,实际上是买不起的人的自卑感、焦虑感,在他这里变现为优越感。他买到的是,很多人的羡慕、自卑,让他们觉得自愧不如的产品。于是就对潜在的买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