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以政治家的視角寫詞,總結六朝短命的原因,極具歷史意義

金陵是六朝古都,但定都於此的六個朝代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時間短暫且軟弱無能,所以金陵也成了詩人創作借古諷今,嗟古悲今,諷刺朝政鍼砭時弊的詩句的常用意象,其中諷刺意味最濃的就是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將南朝統治者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身兼文學家與政治家“二職”的王安石,在寫物詠懷弔古的方面,常常比其他單純的詩人詞人更多一層先天的優勢。其詞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

他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則是通過對金陵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鬱和沉重的嘆息。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代】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首詞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是王安石在被二次罷相之後,退居金陵時所寫。當時,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昇平。其實在繁華的背後卻隱藏着種種危機。這首詞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王安石登金陵有感而作的,流露出其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

上闋描繪金陵古都在深秋季節肅爽壯麗的景色。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三句,點明時間、季候、地點,並表現出奮發踔厲的精神。王安石十七歲時曾隨父王益宦遊金陵。後讀書、出仕,這裏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此時,他再次登高遠眺,更加豪情滿懷。

“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二句由江而山,盡展江山壯麗勝景。此二句雖寫山水的秋色,卻沒有蕭瑟之感,澄澈、峭拔,充滿生機與氣勢。此爲遠景。

“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三句是近景,目光漸收。殘陽襯征帆,西風襯酒旗,貼切而生動。“酒旗斜矗”以點帶面,寫出金陵之繁榮。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三句再次由近及遠,凸顯故都超凡脫俗的壯麗之美。“星河鷺起”靜景活寫,爲畫面平添生命活力。“畫圖難足”直抒胸臆,併爲下文懷古諷今作好鋪墊。

下闋歷述古今盛衰之感,綰合金陵懷古詞旨。

起句 “念往昔,繁華競逐”總領下闋。“繁華競逐” 四字說盡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六朝帝王競相窮奢極欲、博採聲色,以致敗亡相繼。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上句用杜牧《臺城柳》之“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句意。隋文帝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其名將韓擒虎,率先攻入金陵朱雀門,陳後主降。張麗華是陳後主寵妃,住在結綺樓上。這句用對比手法描繪出一幅歷史的敗亡圖畫。意思是門外已臨敵國大將,樓頭仍在尋歡作樂。詩人領一“嘆”字,既詠古事,亦寓傷今之情。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六朝的往事如同流水逝去,成了歷史陳跡,只剩下寒煙籠罩下一片荒草,憑弔者對此空嘆興亡又有何用?“憑高”呼應“登臨”,“流水” 呼應 “澄江”,“衰草凝綠” 呼應 “晚秋”。“千古”句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亡的見識和氣魄,空嘆無補,重在改革,僅此一端,就將 “懷古傷今”一類詞人統統推倒。

結末三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化用杜牧 《泊秦淮》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至今猶唱 《後庭花》。”《後庭花》爲陳後主自創新曲,稱美張、孔等妃嬪的容顏,被認爲亡國之音。詩人於此突出 “至今” 二字,別有深意。宋朝從真宗、仁宗到英宗時期,天下昇平,君臣豪奢,官冗兵弱,國庫枯竭,危機四露。作爲大政治家的王安石不用說深有所感,因此這首詞自然地抒發了他對宋王朝現實政治的隱憂,名曰懷古,實則警時。聯繫片頭 “繁華競逐” 四字,不就是對宋王朝現實政治的一種鍼砭嗎?

這首詞在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極類散文的寫法;首尾圓合,結構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可謂抑揚頓挫。而在思想內容上,可謂境界雄渾闊大,立意新穎,高瞻遠矚,傷懷弔古,暗寄諷諫之情,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體現出詞人對統治者的勸誡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可謂蘊藉深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