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學生張耒,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寫下一首傷痛欲絕的詞

蘇門四學士中,我們都知道秦少游放浪不羈,黃庭堅雄強逸蕩,而不那麼風流倜儻的張耒和晁補之卻鮮爲人知。但張耒卻是一個文章憎命達的範例,一生仁途坎坷,早年生活窮困,顛沛流離,而且曾三次貶謫黃州。晚年更是長期賦閒,貧病交加,衣食不繼,最後在寂寞和痛苦中離開人世。

張耒以詩名世,十三歲就寫得一手好文,少年成名,十七歲作《函關賦》,名聲遠播,在才子雲集的宋朝,也是十分受人仰慕的。

張耒不僅詩文寫得好,詞也寫得不錯!比如說,他的詞作《秋蕊香》,深入女子內心世界,體察愛戀憂思,抒寫無盡繾綣,畫春風楊柳,畫金碧華閣,畫如水月華,畫形銷骨立,畫出一個青春女子的幽微情思,的確是一首好詞。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

〔宋代〕張耒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據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七記載,“右史張文潛,初官許州,喜官妓劉淑奴,張作《少年遊》令雲:‘含羞倚醉不成歌(略)。’其後去任,又爲《秋蕊香》寓意雲:‘簾幕疏疏風透(略)。’元祐諸公皆有樂府,唯張僅見此二詞,味其句意,不在諸公下矣。”本詞是作者離任許州時因留戀官妓劉淑奴所作。全詞寫景抒情,情景相融,韻味悠遠;清真自然,不雕不飾,一洗綺羅香澤之態,似山中之清風,令人心悅情爽,真所謂鉛華去盡,盡見真淳。

上闋寫作者因離任而與佳人敘別,難捨難分直到黃昏後月夜深沉。開始“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兩句,以動襯靜,寫風從疏簾縫隙間透進來,吹動了金獸爐中的一線香菸,可見居室主人心中的孤寂和百無聊賴。

接着“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兩句,點明主題:她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看到空房中爐煙嫋嫋而想起了自己遠方的愛人,他們分居兩地,讓人倍感傷懷。在這種情景之下,她走出房門,倚欄眺望,癡癡地幻想情人能立刻歸來,但是倚遍欄杆,直到皓月初升,也沒有見到情人的影子。這兩句從時間上切入,通過所描寫景物的變化,暗示女主人公懷遠念歸的心緒。

下闋寫作者想象別離後的痛苦滋味。首句“別離滋味濃於酒。”將上闋所鋪排之情感傾瀉而出,點明主旨。將別離滋味比作濃酒,確有幾分真諦,所謂有心借酒澆愁,愁更愁,品嚐別離滋味,濃又濃。如此,可謂深得南唐後主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之精妙。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濃酒那樣難以被宕開和稀釋。

接着“著人瘦”,一個“著”字頗有心力,將別離之人日思夜夢,逐漸被時光消磨而憔悴的神態展露無遺,所謂自古離人消瘦是也。

最後兩句“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鑄情於身邊一無關事物——“牆東柳”。“牆東柳”日日與佳人相見,時時爲之守候,用情至深而不語,用心至純而常綠,所謂“春色年年如舊”是也。這哪能是離我而去而毫無音信,將自己忘諸腦後而另結新歡的負心人所能比擬的呢?“年年”二字猶言滄海桑田、海枯石爛之真情。

這首詞寫別情,別開生面,明明是自己思念情婦,卻偏寫情婦思念自己,用以表明兩人相愛,兩地相思,非是眠花宿柳的好色之情。在寫法上又是情景相襯,互爲因果。上片由室內爐香到室外朱欄、月華;下片由室內之酒到室外牆東之柳,比興寄託,情與景相襯與相融,和諧淳美。曲盡人意,非香豔詞可比。正因爲張耒對情人愛戀之深,知人知心,才寫得這樣高妙入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