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以政治家的视角写词,总结六朝短命的原因,极具历史意义

金陵是六朝古都,但定都于此的六个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时间短暂且软弱无能,所以金陵也成了诗人创作借古讽今,嗟古悲今,讽刺朝政针砭时弊的诗句的常用意象,其中讽刺意味最浓的就是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将南朝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身兼文学家与政治家“二职”的王安石,在写物咏怀吊古的方面,常常比其他单纯的诗人词人更多一层先天的优势。其词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则是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是王安石在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王安石登金陵有感而作的,流露出其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上阕描绘金陵古都在深秋季节肃爽壮丽的景色。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三句,点明时间、季候、地点,并表现出奋发踔厉的精神。王安石十七岁时曾随父王益宦游金陵。后读书、出仕,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此时,他再次登高远眺,更加豪情满怀。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二句由江而山,尽展江山壮丽胜景。此二句虽写山水的秋色,却没有萧瑟之感,澄澈、峭拔,充满生机与气势。此为远景。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三句是近景,目光渐收。残阳衬征帆,西风衬酒旗,贴切而生动。“酒旗斜矗”以点带面,写出金陵之繁荣。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三句再次由近及远,凸显故都超凡脱俗的壮丽之美。“星河鹭起”静景活写,为画面平添生命活力。“画图难足”直抒胸臆,并为下文怀古讽今作好铺垫。

下阕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绾合金陵怀古词旨。

起句 “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阕。“繁华竞逐” 四字说尽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六朝帝王竞相穷奢极欲、博采声色,以致败亡相继。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上句用杜牧《台城柳》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句意。隋文帝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其名将韩擒虎,率先攻入金陵朱雀门,陈后主降。张丽华是陈后主宠妃,住在结绮楼上。这句用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历史的败亡图画。意思是门外已临敌国大将,楼头仍在寻欢作乐。诗人领一“叹”字,既咏古事,亦寓伤今之情。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的往事如同流水逝去,成了历史陈迹,只剩下寒烟笼罩下一片荒草,凭吊者对此空叹兴亡又有何用?“凭高”呼应“登临”,“流水” 呼应 “澄江”,“衰草凝绿” 呼应 “晚秋”。“千古”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见识和气魄,空叹无补,重在改革,仅此一端,就将 “怀古伤今”一类词人统统推倒。

结末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 《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至今犹唱 《后庭花》。”《后庭花》为陈后主自创新曲,称美张、孔等妃嫔的容颜,被认为亡国之音。诗人于此突出 “至今” 二字,别有深意。宋朝从真宗、仁宗到英宗时期,天下升平,君臣豪奢,官冗兵弱,国库枯竭,危机四露。作为大政治家的王安石不用说深有所感,因此这首词自然地抒发了他对宋王朝现实政治的隐忧,名曰怀古,实则警时。联系片头 “繁华竞逐” 四字,不就是对宋王朝现实政治的一种针砭吗?

这首词在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可谓抑扬顿挫。而在思想内容上,可谓境界雄浑阔大,立意新颖,高瞻远瞩,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体现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