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空間養育法”,成就自帶光芒的孩子

我有一同事對她女兒管教很嚴,無論是她女兒穿衣、喫飯、交友還是選擇什麼興趣班,同事都要替女兒做決定,儘管她女兒強烈反對,也無濟於事。

一次不經意間和同事聊起過往的經歷,才知道她大學畢業後曾孤身一人北漂,儘管單位給單身職工提供了宿舍,其他職工節假日都會結伴出去遊玩,唯有她因爲害怕和自卑將自己與豐富多彩的外面世界完全隔絕,獨自一人留在宿舍。

同事將對自己的控制延續到現在對女兒的控制,導致女兒很孤僻,與同學關係不好,特別易怒,平時女兒儘管表面上接受她的意見,但她能明顯感覺到女兒心裏有想法,對她很牴觸。

如果身爲父母,面對孩子身上存在的上述問題不知所措,不妨和我一起翻開《這樣和孩子相處》這本書。書中作者通過大量親身接觸過的案例和心理學專業知識,告訴我們:父母只有學會處理好自身小空間和養育孩子這個大空間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相處,給孩子提供適合成長的良好環境。

作者劉頲頲是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博士,督導級心理諮詢師,具備豐富的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經驗,並根據十多年的臨牀經驗,提出了“空間育兒法”,幫助父母探討養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成就自帶光芒的孩子。

01 父母不要讓控制和自戀佔據自己的空間

現實中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的行爲、心理、情緒反應控制在自己期待的空間中,一旦孩子做出超出自己期待的行爲,就會引發父母的焦慮。

例如,雖然很多家庭都給孩子建立了獨立的遊戲室或者書房,但是卻不允許孩子隨意擺放玩具或選擇書籍,要求孩子必須時刻保持室內乾淨、整潔,表面上父母這麼做是爲了幫孩子樹立自律、獨立的良好習慣,深層次的原因卻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控制。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孩子的父母小時候沒有得到自己父母的精心照顧,無論自己怎麼做,都無法得到父母的認可,所以他們就把好好學習、控制情緒和自我照料作爲自我管理的信條。

孩子父母爲了防禦自己自幼被父母忽略、自我價值感低的痛苦,不但通過自我控制獲得安全感,而且還會把這種控制行爲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無法正常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容易產生易怒和輸不起等心理問題。

另外,如果父母過分自戀,覺得自己是學霸,孩子天生就應該學習好,倘若孩子學習不好,父母就會責備、辱罵甚至毆打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源於父母不健康的自戀。

如果父母存在不健康的自戀,就會無視孩子的情緒體驗,同時拒絕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很難接受自己是脆弱的現實,同時也很難用真誠的共情迴應別人的情感需要。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認爲:孩子健康的自戀來自父母持續而穩定的迴應。只有父母看着孩子的時候眼裏有光,給予孩子持續地關注、欣賞和迴應,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愛並且有價值。

02 父母要學會找準育兒空間中關係的平衡

如果把父母比喻爲一座大房子,孩子就是房子裏一個個獨立的房間,父母如何保持每個房間之間的界限性、開放性及這些房間與大房子之間的融合性和流動性就變得十分重要。

首先,父母需要通過設置界限和規則,讓孩子在碰壁和經歷適度的挫折後得到成長,需要父母掌握好“控制”與“失控”之間的平衡。

如果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孩子的成長就會失去方向,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控制過度,凡事都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孩子就會在父母的過度控制下感到窒息,無法得到成長。

正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幸福假面》中的女主人公瓊,她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總愛用自己的標準看待和左右孩子們的選擇。大女兒鍾情身爲有婦之夫的療養院醫生,瓊對女兒惡語相向,極力阻止女兒做出她認爲不道德的事。瓊干涉二女兒交友,她認爲乖巧懂事的女孩,二女兒卻覺得呆板,二女兒覺得幽默風趣的女孩,瓊卻覺得不文雅而拒之門外。

大多數父母一直給孩子們灌輸他們自以爲是的想法,要求孩子按照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去行動。其實他們並未設身處地去了解孩子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會直接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父母很生氣,孩子很叛逆。

其次,父母應該對自身有客觀的評價,要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需要掌握好“自戀”與“真實”之間的平衡。

正如書中作者講述的一個例子,一位裝扮非常精緻的高挑女性,走路姿勢也十分考究,但她的兒子走起路來卻跌跌撞撞,身體協調性很差。母親會當着別人的面恥笑兒子的走路姿勢,並無視孩子面對自己嘲笑的表情,這位母親用高度自戀佔據了自己的空間。

通過作者的諮詢後,這位母親慢慢做出改變,開始嘗試表達更多真實的感受,思考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恐懼、憤怒和失望,並開始慢慢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做到理解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和孩子。

03 父母要建設健康的育兒空間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在父母的大房子和孩子的房間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係,同時能夠爲這個關係建立穩定的邊界和規則。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做到:

一是父母要學會共情。當孩子是一個嬰兒時,父母需要通過觀察孩子的動作理解孩子的需求,並通過輕柔的聲音、輕輕地晃動孩子等身體層面的共情滿足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

當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後,和同學吵架或者發生了不愉快的事,父母要學會感知孩子的情緒,並通過適當的話語描述出來,通過情緒層面的共情讓孩子的不良情緒被看到、被安撫。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因爲沉重的學業負擔感到壓力很大,父母要學會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分析,並表示理解和支持,通過思維層面的共情,幫孩子慢慢學會接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二是父母要學會與孩子建立規則和界限。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只需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並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簡單進行解釋;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要讓孩子通過承擔違反規則後的自然後果學會遵守規則,比如不按時交作業會受到老師的懲罰等;對於年齡更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多溝通和深層理解,讓孩子感覺自己被父母尊重的同時,學會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三是父母要學會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父母首先要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孩子通過觀察和學習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其次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讓孩子獨立進行學習和生活體驗,在試錯中得到成長;最後,要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和性格特質引導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

綜上所述,《這樣和孩子相處》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分析,既爲父母提供了探查自己心理的方法,也爲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測查方法。相信只要父母通過上述三個步驟學會運用“空間養育法”,就能給孩子足夠好的原生家庭,從而擁有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做更好的父母,成就自帶光芒的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