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一条狗的使命》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12天。


今天分享的是美国作家布鲁斯·卡梅隆创作的小说《一条狗的使命》。

在写这本书之前,布鲁斯·卡梅隆是一位优秀的专栏作家。2010年,当他的第一本小说《一条狗的使命》在美国出版之后,他的名字迅速引起了美国,以及全世界读者的关注,而这个以狗狗的视角,讲述生命轮回的催泪故事书。

不仅在当年火速跻身《洛杉矶时报》《出版人周刊》等北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榜首52周,还入选了美国中小学阅读课程书目,全美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选书等等含金量十足的书单。

在有美国豆瓣之称的Goodreads网站上,本书还拿下了4:33的惊人高分,直逼五分满分啊。七年后由卡梅隆亲自担任编剧,美国版《忠犬八公的故事》导演莱赛·霍尔斯道姆,指导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短短几天就狂揽几亿票房。而电影改编的原著《一条狗的使命》再次收获了来自全世界的无数粉丝。甚至还在各个国家掀起了一股养狗的热潮。

这本书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卡梅隆让一只狗狗作为主角,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用狗狗的动物视角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生命四世轮回的独特经历,以及在不断轮回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区别于许多人类的成长故事,这本书是一个动物寻找使命与生活真谛的成长故事。故事中,狗狗贝利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四世轮回。特别的是每次新生它都带着前世的记忆。

第一世,它是一只流浪狗,出生在野外,从小跟在妈妈身边学习生存的本领,躲避人类快速逃跑的同时,也从领头狗那体会到了狗狗世界的等级秩序。

它的第一世辛苦而短暂,它最先学会的就是如何生存,而它的第二世,因为男孩伊森的出现,成了贝利所有轮回中最特别的存在,在男孩伊森这里,贝利不再像上一世那样,是一只为了生存时刻小心翼翼的流浪狗,也不单纯是供人类取乐的宠物,而是真正的伙伴,这样的相处模式打破了主人与宠物的关系。

他们变成了各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从此贝利把陪伴伊森作为自己永远的使命,即使在之后的轮回中也对其念念不忘。贝利在和伊森相处的这一世里,获得了作为独立生命的尊重,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也学会了如何爱别人。

第三世的贝利,成为了一只德国牧羊犬,虽然性别变了,但是作为搜救犬,它优秀又专业,可即使跟警官主人配合得再默契,它得到的称赞和鼓励,也只是因为它完美地完成了搜救工作。贝利逐渐意识到狗狗没法选择自己待在哪里,也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那就尽力完成每一次工作,尽力地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在学会生存,学会爱以后,贝利又懂得了如何去救人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其实也包含着一个道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无法对抗或者不得不做的事,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尝试接受,并且在有限的规则中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贝利的生命没有在经历了三世轮回后戛然而止。卡梅隆用他精妙的设计,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他让第四世的贝利和伊森重逢了。与第二世不同的是,当经历了四世轮回的贝利,遇到步入老年的伊森,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第二世伊森收留了贝利,给它爱,给它家。可是,如今伊森头发花白,独自生活,孤独落寞。

贝利决定,用它在前几世里学会的种种能力,如何爱人,如何陪伴,如何寻找遗失的人和事。反过来,拯救沉溺在绝望中的伊森,贝利先是找到了伊森深爱着的那个人汉娜,撮合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弥补少年的遗憾。

接着,贝利又用曾经只有它和伊森做过的动作告诉伊森,自己就是当年那个亲密又忠诚的伙伴。贝利所做的一切让伊森逐渐快乐起来。当贝利陪伴他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贝利终于等来了伊森,那句久违的“贝利,贝利”。它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第一世到第三世,贝利先后学会了如何生存,如何去爱,如何救人。

可到此,贝利依旧对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它不明白自己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直到第四世,贝利重新遇见年老的伊森,他才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回报以前收获的爱,去拯救那个救过它的人。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让狗狗的灵魂不断地轮回。轮回这个词原本就充满了宗教色彩,寓意着生命循环,生死轮转。

其实,故事里的四世轮回,也代表了一只狗狗的成长经历。如果把贝利始终不变的灵魂,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那么每一次的轮回都代表着贝利的生命,进入到了不同的阶段。当它是杂毛流浪狗,寓意着它处在探索世界,摸寻规律的婴儿时代。当它是笔墨最多的贝利,寓意着它进入了莽撞调皮,懂得爱与被爱的青少年时期。当它成为搜救犬,意味着它到了揹负责任,接受无奈的中年,当它拯救伊森,代表它走向了完成使命,参透生命意义的老年。

到此,这个表面讲述狗狗生命轮回的故事,变成了充满隐喻的警醒人生的寓言。卡梅隆借狗狗的视角与轮回的外壳,将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这样的构思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当然,除了感人的故事和四世轮回的巧妙设计,书中人类与狗狗之间的关系,还有反映狗狗现实遭遇的情节,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贝利会因为怎么做成为坏狗狗,怎么做又成为好狗狗,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的。不知道怎么样才会得到表扬。比如,贝利会因为家里其他宠物的存在而努力表现,显得自己才是受宠爱的那一个。如果它受到批评或者被关进了“小黑屋”,它就会非常沮丧,非常伤心。甚至贝利还会为了让家庭成员开心,忍着做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书中通过对贝利内心独白的细致刻画,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狗狗对人类的依赖和它们身上那些与生俱来就有的优秀品质。比如忠诚地对待主人,耐心地陪伴家庭成员等等。可是,相比狗狗对人类倾尽全力付出,人类却一次一次的为了一己私欲,不断地剥夺它们的权利,不停地用各种手段去伤害它们。

贝利因为生活在环境糟糕的地方,而被人类冷漠地夺取了生存的权利。后来贝利被人类绝育,剥夺了繁衍的权利,再后来贝利又因为,人类随意更改的养狗兴趣被抛弃在荒郊野外。扒开这些故事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伊森和第二个警官主人以外,其他人都是凭自己的情绪、喜好不停地变换对贝利的态度。喜欢就买来,不喜欢就抛弃,或者带着目的地去训练它,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这些人的做法多像我们的现实生活呀,人们为了方便自己养,就让宠物做绝育。为了让宠物更加融入自己的生活,还会把它们送到宠物学校去学习技能。人类带着世界主宰的观念和优越感,让自己很少能站在动物的立场上和它们共情。动物其实也有自己的悲伤和快乐。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在他的著作《解构与思想的未来》中,写了一段话。很久以来,动物很可能一直在看着我们,动物会观察人的行为而做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由此,德里达提出了一个观点,动物可能拥有人一样的感知和感性,并且借此来呼吁大家,将动物视为一个拥有平等生命权利的他者。

可爱的动物,从来不是人类的附属品,它们也有独立的生命。有自己的情绪和本能需求。如果我们能像伊森爱贝利那样,发自内心地爱护与尊重身边的小生命,那我们也会收获来自它们的守护和满满的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