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反對哥哥變法慘遭誣陷,藉詞一吐情愫

王安石,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謂聲名顯赫。王安石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擔任衛尉寺丞,父親則做了好幾任州縣官,家底還算殷實,所以王安石及其兄弟姐妹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使得他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有非凡成就。其中王安石有個小他七歲的弟弟王安國,就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兼詩人。

王安國從小以神童著稱,還沒有正式拜師,所作文章就已經很有條理了。十二歲的時候所寫詩、銘、論、賦,能讓所看之人無不讚嘆其文采超羣。十三歲作《題滕王閣》,詩中言盡而意不盡,極有韻味。因爲這首詩,讓王安國在士大夫之間出了名,所作文章詞賦受到文人士大夫的讚賞好評。對此王安國並沒有驕傲自負,反而越發勤奮學習,也因此文學進步極快,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詞,其中最經典的一首詞《清平樂·春晚》,曲折多致,筆法精妙,堪稱傷春詞中的佳作。

《清平樂·春晚》

〔宋代〕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這首詞託物言志,在惜春詞中可謂另闢蹊徑。鶯兒費盡語想要留住春天,可是一夜風雨,滿地殘紅,留春不住。小憐即北齊後主高緯寵幸的馮淑妃,後代指歌女,歌女加琵琶說的就是相思,如晏幾道“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

上片寫景,但在景物描寫中寄寓了詞人深切的感情。

開頭“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兩句,構思就非常新巧,似乎前面已省略了許多文字。多情的鶯兒在間關啼叫,似乎不忍心看到花落而在苦苦留春。可是自然規律是無情的,春天還是留不住,所以鶯兒的啼叫只是徒費口舌和力氣!這裏用的是擬人化手法,實際上是詞人自己借鶯兒來表達留春惜春之情,反映了詞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悵心態。

接着“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兩句,正面描寫殘春景象。南園本來是百花盛開,如宮錦一般美麗、可愛的,可是昨夜一場風雨,把南園的百花摧殘得滿地落紅。“滿地殘紅”本是暮春的典型景象,詞人把它比作美麗的宮錦被污損,充分反映了詞人對百花的愛戀及其被摧殘的痛惜之情。

下片,留春、惜春之情愈發難收。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二句緊承上片,將感情推向高潮。小憐原爲北朝馮淑妃之名,這裏泛指歌女。深夜,不知何處歌女彈奏琵琶,絃聲如訴,引得詞人一宵無眠,魂思悠悠,追隨春光,遠遊天涯海角。從留春、惜春,再到追春,一條情感發展的脈胳已經形成,但從詞意看,似未跳出一般傷春小令的窠臼,表現手法也未見絕妙。

然而結尾兩句“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意象一變,傷情盡掃,不由得使人耳目一新,詞的底蘊道出:春風雖已離去,但吹綻了滿枝嫩白、清逸的梨花,而對豪華、富貴、權勢的府邸卻不曾逗留片刻;那些美好的事物,來時清白,去時高潔,令人神往;人生在世,就應該這樣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而不去趨炎附勢,青雲直上。

“春風自在梨花”一句,也有作“春風自在楊花”,但無論“梨花”,還是“楊花”,都是作者一種自喻。王安國仕途坎坷,政見與哥哥王安石屢屢相左,後遭誣陷,罷廢歸田,藉詞一吐情愫,自我慰藉,從而在詞中真情流露。

古來傷春愁秋的詩詞多得不可勝數。這類被人嚼爛了的題材,卻是歷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遠有新鮮之感。王安國這首《清平樂》就是這樣的好詞。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情懷,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融情於景,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生活,寫出了自己的性情與風骨,堪稱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