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小練筆指導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習作要求是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我帶領同學們反覆朗讀和品味22課《四季之美》。課文所寫的景緻不多,卻營造出美的氛圍,讓我體會到作者筆下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景物的獨特韻味,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四季之美》音頻《四季之美》音頻2)

        是啊,世界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帶着學生去感知自然,去體味萬物之美,萬物皆有靈啊!

        第22課文後有一道選做題,要求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緻。

      考慮到這個單元的習作要求,我提出每個同學都要練一下筆。不要求寫很長,真實就好,只要是自己觀察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象都可以寫。例如“校園的早晨”“冬天的田野”“我家的菜園”“上學的路上”“美麗的長廊”“門前的池塘”等等,盡情地去描繪你眼裏心中的美。

        我引導同學們運用“五感法”寫作文,即充分的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去觀察,去品味,去發現,去了解,去熟悉身邊的景或物。

        我指指眼睛,同學們跟着做手勢,說:“我們要去仔細地看。”我又指指耳朵,同學們便做出聽的樣子,說:“我們要學會聽。”我指着嘴巴伸出舌頭, “喫”“舔”“嘗”這些詞都從他們嘴巴里說都出來了,我趕忙提醒同學們有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放進嘴巴里嘗的哦,大家都笑了……

        備課的時候我在課本95頁下方寫了兩段文字,想着作爲小練筆的下水文讓孩子們學習。週五上午我又把這兩段文字用手機編輯出來,並且作了適當的修改。我最喜歡夏天,先跟孩子們分享這個片段。這幾段文字動態描寫非常明顯。

夏景:

                雨中的荷塘
      雨飄飄灑灑地落下來。
      荷塘裏,一個個小雨點兒調皮地跳入水中,敲出一個又一個小圓暈兒,小圓暈歡快地向四周盪漾開去,挨挨擠擠着,令水面波紋起伏,一刻也不平靜。
      有的小雨點跳到荷葉上,在上面打個滾兒,哧溜一下滑入水中不見了。有的小雨點兒留在荷葉上,與其他小夥伴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水晶珠,在荷葉中間亮閃閃地晃動着,晃動着……
      池塘裏有魚也有蝦。瞧,幾條小魚把荷葉當做傘,在底下快活地游來游去,它們是不是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呀?
      …………

        我想到了十多年前爲學生寫的一篇範文《我愛家鄉的棉花》,裏面就有多處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我摘錄了其中兩個部分,帶着同學們品讀:

春景:

              溫牀上的棉苗
      清明節一過,農民們就忙着做營養鉢,播上棉籽兒,蓋上土,澆足水,罩上塑料薄膜,一個個土溫牀就做成了。
      不幾天,棉籽兒發芽了,長出兩片嫩綠的子葉,如同嬰兒欣欣然睜開朦朧的睡眼,又如幼兒那一對胖乎乎、嫩生生的手掌,可愛極了。
      漸漸地,棉苗換上了綠色的新裝,在溫牀上無憂無慮地生長,像比賽似的,不斷地改變着自己的模樣。                                      —— 《我愛家鄉的棉花》 


        我又想啊,冬天裏,小孩子們最喜歡下雪了。在我印象中小時候下過好幾場大雪,有時候積到膝蓋那麼深,雖然冷,但是很好玩。幾年前也下過約十釐米厚的雪,同學們上五年級了,應該對下大雪有印象。

      於是我找出作家峻青的《第一場雪》這一名篇,挑選着複製出一部分,略加改動,編輯出來,帶着同學們邊品讀,邊想象那美麗又歡樂的畫面:

        這是上個星期五的晚輔課上的習作指導過程及內容。當時絕大多數同學都舉手表明自己已經有了寫作的素材,有的同學摩拳擦掌巴不得馬上就動筆。

        可惜,我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孩子們,讓正覺文思泉湧的同學去自由發揮……有些遺憾啊!

      快要放學了,爲了照顧學習困難的同學,剩下的幾分鐘我又重點強調了這次小練筆的要求,帶着他們回顧了《四季之美》和剛剛品讀過的幾個片段的主要內容。

        唉,這麼多年了,付出了很多努力,不少孩子閱讀和習作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感覺習作指導力不從心,一節課下來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記得第四單元的一篇習作《二十年後的家鄉》,先指導習作,再打草稿,然後指導修改,最後謄寫作文,先後花費了整整五節課的時間呢!

      這次小練筆的指導,課堂上同學們很有激情,覺得激發出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當時感覺還不錯,至於效果怎麼樣,明天作業本收上來見分曉!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