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鄭振鐸的《貓》一課有感

今天聽一位老師上鄭振鐸的《貓》,公開課是要給客人看的,內容要儘可能的豐富,形式要儘可能的生動,但又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和課標要求,教師一言堂或者學生互動不起來,啓而不發,那課堂肯定要被專家批判。今天的課,專家組一致評價很成功,一節公開課涵括了至少兩節常態課的內容。光自主預習8個小組就互動了兩輪,把所有的基礎知識都包括在裏面,至於掌握的怎麼樣,效果應該是不錯的,因爲學生之前的功課做得太多。但現實中每節課之前學生是不可能花那麼多時間的,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語文這一門學科上。其實我私下認爲這節課最出彩的是教學後半段教師對文章主題思想的挖掘。

第1只貓可愛,第2只貓更可愛。它們的出生尊貴,長相討喜,性格活潑又伶俐。而第3只貓是個棄兒,主人出於憐憫才把它帶進了家門。第3只貓和絕大部分的棄兒一樣,來自社會的最底層,長期忍飢挨餓的生活讓它長得也醜,精神上又飽受過摧殘,所以它的骨子裏就帶着揮之不去的憂鬱、懶散、病態。人們潛意識中總認爲“窮山惡水出刁民”,那醜陋憂鬱懶散病態貓自然也是人們潛意識中的“刁貓”。當有疑案未決時,被懷疑對象自然是刁民,刁貓!借案件之由,打殺刁民刁貓,人人皆“正義”,人人皆“有責”。畢竟最後就算是冤假錯案,也不會有人爲刁民刁貓擊鼓鳴冤,從而有損於自認爲正義者的聲譽。“正義者”內心若有良知尚存,姑且懺悔一下也就罷了。

第4只貓的出現,證明第3只貓確實被冤枉了。可第3只貓有辯解的能力嗎?沒有。“我”意識到我冤枉了第三隻貓,我很後悔,我很心痛。

這時候教師的靈魂追問很重要:文中的“我”,他真正愛貓嗎?他愛第1只貓,第2只貓的什麼?什麼纔是愛?文中還有誰被冤枉,卻沒有爲自己辯解?這正是“第5只貓”張媽!她是人,她明明可以發聲,可以爲自己辯護,但是她卻放棄了爲自己辯護的機會。女傭駁斥夫人會有什麼結果呢?張媽如此,那李媽呢?是他看到了黑貓“又”出現了。當第3只貓含冤受屈的時候,李媽明明可以作爲證人指證真正的兇手,但她沒有,她也只是一個身居下層的小人物。還有了周家丫頭……弱勢羣體就是那“第N個貓”。

至此,學生已經意識到文章的主題不僅僅是“我”冤枉了第3只貓後作爲一個知識分子做出的懺悔。他有了更深廣的意義,對於所有的弱勢羣體,應該抱着尊重的態度,作爲弱勢羣體自身也應該努力強大起來。但在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弱勢羣體僅僅是活着就已經使盡了洪荒之力,哪裏還有能力再顧及別人呢?因此作者在《家庭生活》那部書裏面,表達了他更深層的悲哀以及對弱勢羣體的同情和他作爲一個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

想起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叫《不要欺負老實人》。大意是狗急了要跳牆,兔子急了要咬人,老實人真正翻眼了也不好惹。但現實情況是欺負人的人,本身不是什麼好東西,也沒有什麼高素質,自身能力也未必過硬。他欺負人自然是撿軟柿子捏。他在欺負人之前必然是也是經過衡量揣度的,看着好欺負他纔會欺負,不老實的人他也不敢呀。就像公交車上的小偷,他在下手之前必定要選呆呆傻傻的人下手,渣男借動物力家暴但在外人面前常常裝孫子。

我們要尊重比我們更弱小的生命,但是我們同時也要強大自己,不能靠別人的憐憫來生活。

                              2021年12月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