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週記】別忘了勇敢呦,少年

(一)

勇敢不是品質,而是奢望。

絕大多數人是懦弱的,這一點跟兒時傳遞的教育背道而馳。若世界真以“正能量”爲標杆,拋除媒體加以濾鏡的渲染,世界構成的基本元素中一定有“勇敢”。

小時候前輩常常教育我們“見義勇爲”,稍大一點,“勇”換成了“智”,再大一些,智爲取代了勇爲,成爲了絕大多數人心中對於救人的尺度。可人們往往忽略了見義智爲的前提是勇爲,二者從來不是同等的對換,而是勇氣的遞進。若一個人不先有救人的勇氣,那麼再有智慧也只能拔高冷漠的深度。因而,我一直反感將勇爲與智爲作爲對立面進行討論。在課堂上,老師經常會問一個未滿十六的孩子當他人面臨險境時作爲路人你應該怎麼做?學生的回答通常是“見義智爲”。這個回答師生二人都很滿意,對於老師,見義智爲代表了該學生充滿睿智,是成熟理性的代表;對於學生而言,見義智爲彰顯了自己的聰明,懂得如何討老師歡心。若一個學生回答見義勇爲,那麼他多半會被引導至智爲上,並且告知他:

“一定不要做一個莽夫,保護自己是首位的。”

注意這句話。首先,見義勇爲是莽夫行爲嗎?若我們將勇氣置之不理,那麼又有誰會願意在尚處危險時去救人呢?勇氣本來就是相悖人性的內在,若在大衆面前權威公然嘲弄它,那麼勇氣便失去了公信力。其次,“保護自己是首位”這句話將會演變成懦弱的法律依據。在面對危險時,人人總想保全自己而不顧及別人,又在自己陷入臨死關頭又埋怨“爲何沒人救我”。這個時候,旁觀者向人羣發問:

“你要見義智爲啊!用你們小時候老師教給你們的智慧去拯救所有人!”

然而身處危險的人們面面相覷,一個個內心咒罵着對方,

“你的智慧呢蠢蛋?快叫智慧出來啊!”

我打心底裏佩服新聞裏一個個救人的英雄,我認爲他們是真正的勇士。我並非宣傳舍己爲人是一件多麼高尚的事(就我而言,捨己爲人是我所見聞過的最罕見的行爲),而是在於,人們對於這種行爲的看法正在改變。例如熱評,在一件捨己爲人(嚴重一些,救人者不幸遇難)的事情裏,最開始的熱評竟然不是爲死者緬懷並歌頌他的偉大,而是慶幸自己沒有這樣的想法,或認爲不妥,要“先保護自己”,或認爲愚蠢,要“見義智爲不要見義勇爲”。勇氣像是見不得光的糞便,摒棄它成爲了漠然的共識。更意外的是,當與長輩探討起這件事時,長輩們站在了與熱評一樣的角度,並告誡自己無需顧及別人的事。常理來說,這應該沒有過錯。長輩們是愛你的,生命是盛愛的器皿,若丟失了它,愛便成爲一種沉重而悲憫的罪惡,時時刻刻讓授愛者痛苦。可,這是一個“正能量”爲標杆的世界啊,勇氣是世界構成的要素之一啊,難道在這樣一個世界裏,還需要明面上,人們與勇氣握手致敬,在私下裏,人們又成它虛僞,害人命嗎?或者,在一個“光明而樂觀”的世界裏,人們又爲何依賴表裏不一去評判勇敢?

(二)

人們理應承認自己是懦夫,準確來說,人們已經遺忘勇氣好久了。從出生起,這種相悖人性的內在就習慣了被忽略。

七歲時,踢球曾踢壞了一樓的玻璃,主人探出頭罵道:小崽子們是誰踢得!看完奧特們與鎧甲勇士的男孩一鬨而散,罪魁禍首沒站出來承認是自己乾的。
十三歲時,考試作弊被抓,在老師的逼問下,女孩學會了捏造藉口。至於作弊的事實,她記憶猶新卻選擇忘掉。
十六歲時,男孩因爲沒有開口表白,而錯失了自己一生唯一發自內心愛上的女孩。
十八歲時,因爲一次意外的性愛,女孩懷有了新的生命。可誰也沒有成爲父母的喜悅,他們唯有恐慌。女孩畏懼打胎,她只能憋着力把孩子生下。男孩早已逃之夭夭。
二十二歲時,面對導員要求男孩爲自己幹私活,並且沒有報酬時,男孩選擇了忍氣吞聲,爲此,他挪用了複習的兩小時。
二十五歲時,女孩開始恐婚,即便她從未結過,且父母和睦。她患有恐婚的原因,竟然是自己害怕生孩子的疼痛,害怕家暴,害怕自己分一半的錢與精力賦予那位莫須有的幼崽,並害怕關心自己的愛人。由此,她爲自己找了一個“思想自由”的哲學藉口——即便她一生從未讀過一本關於自由的哲學——來告知世界,我是新興女性!我有權拒絕!而這一切的想法,僅僅是女孩看了新聞與影視,便就此認定自己的婚姻一定悲劇。
二十八歲時,男孩沒有逃婚,他眼睜睜看着自己安排好的新娘直視自己,倒是勇敢的說出“我愛你”——果然,人類唯有說謊纔會勇敢。
三十六歲時,面對公司的升職不公,男人毫無辦法,他不敢當着領導的面罵他混蛋,也不敢舉報。他牢牢記住了“男人要學會忍耐”的信條,並因此心安理得。
四十歲時,女人發現了牀上的她,可她毫無辦法,她不敢向丈夫袒露自己昨天夜裏的瘋狂,也不會像個悍婦般衝進去打罵她。她最後的選擇是默默出門,捎帶上門。
四十三歲時,七歲的兒子踢壞了一樓的玻璃,哭着跑回家,男人告訴他:你要像個大丈夫一樣,敢作敢當!兒子問:像你一樣嗎?
五十四歲時,女人意外地發現了在櫃子裏的孫子,她氣不過,痛罵女兒不得體,不像個女人。可當女兒擡起頭問該怎麼辦時,女人恍惚後,不知是該捅破簍子還是息事寧人。
六十一歲時,女兒說什麼不願相親,心疼女兒的女人要求男人尊重她的想法,並搬出來一套微信羣裏的心靈雞湯,男人被迫蔑視自己的想法,只能看着進步思潮從別人的孫子口中說出。
七十二歲時,兒子因爲加班而沒回家過年,男人只能在電話那頭憋着氣祝他健康快樂,掛斷後看着木桌上的黑白照片暗自流淚。

……

我們難以做假設,在人生某一節點,倘若男孩最終勇敢拒絕了導員的要求,那麼他的一生會怎樣?會好?還是更壞。未知充滿魅力,而魅力卻可能致命。正如勇敢一樣,誰也無法保證一個人在某一不幸中勇敢表明心意或作出行爲,他這一生無憂。可勇敢在於,當我們奉行當下主義,勇敢會成爲及時行樂的源頭。勇敢是靈魂的衝動,它相悖人性可尊崇天性,爲我們指引獨屬於個人的方向——爲此,若一個人因爲勇敢而變得貧窮,卻未必會憂傷——即便悲痛纔是人生的主調,可勇敢正是一團屹立寒冷中的火苗,附着靈魂而不滅。人們喜歡熱議別人的雜事,併爲此做出自己的判斷。若一個學習工科的男孩選擇退學重回農村——這一勇敢的決定,便會是他們批判不理解的,口中的“莽夫”,可朋友,這是你的決定,是你勇敢地反應,是你靈魂的吶喊。勇敢有時會讓我們陷入孤獨,可誰又說孤獨是一種受罪的遭遇呢?

(之所以這篇是大學週記的原因,是因爲我偶然間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是懦夫,因大學發生的一件事。這篇文章無非是私人化的,告誡自己不可丟掉勇氣。爲此,倘若一次發覺自己想要退縮、逃避,便回過頭來看看這篇文章,想想寫出它的勇氣。)


by 佐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