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周记】别忘了勇敢呦,少年

(一)

勇敢不是品质,而是奢望。

绝大多数人是懦弱的,这一点跟儿时传递的教育背道而驰。若世界真以“正能量”为标杆,抛除媒体加以滤镜的渲染,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中一定有“勇敢”。

小时候前辈常常教育我们“见义勇为”,稍大一点,“勇”换成了“智”,再大一些,智为取代了勇为,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心中对于救人的尺度。可人们往往忽略了见义智为的前提是勇为,二者从来不是同等的对换,而是勇气的递进。若一个人不先有救人的勇气,那么再有智慧也只能拔高冷漠的深度。因而,我一直反感将勇为与智为作为对立面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问一个未满十六的孩子当他人面临险境时作为路人你应该怎么做?学生的回答通常是“见义智为”。这个回答师生二人都很满意,对于老师,见义智为代表了该学生充满睿智,是成熟理性的代表;对于学生而言,见义智为彰显了自己的聪明,懂得如何讨老师欢心。若一个学生回答见义勇为,那么他多半会被引导至智为上,并且告知他:

“一定不要做一个莽夫,保护自己是首位的。”

注意这句话。首先,见义勇为是莽夫行为吗?若我们将勇气置之不理,那么又有谁会愿意在尚处危险时去救人呢?勇气本来就是相悖人性的内在,若在大众面前权威公然嘲弄它,那么勇气便失去了公信力。其次,“保护自己是首位”这句话将会演变成懦弱的法律依据。在面对危险时,人人总想保全自己而不顾及别人,又在自己陷入临死关头又埋怨“为何没人救我”。这个时候,旁观者向人群发问:

“你要见义智为啊!用你们小时候老师教给你们的智慧去拯救所有人!”

然而身处危险的人们面面相觑,一个个内心咒骂着对方,

“你的智慧呢蠢蛋?快叫智慧出来啊!”

我打心底里佩服新闻里一个个救人的英雄,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我并非宣传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就我而言,舍己为人是我所见闻过的最罕见的行为),而是在于,人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正在改变。例如热评,在一件舍己为人(严重一些,救人者不幸遇难)的事情里,最开始的热评竟然不是为死者缅怀并歌颂他的伟大,而是庆幸自己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认为不妥,要“先保护自己”,或认为愚蠢,要“见义智为不要见义勇为”。勇气像是见不得光的粪便,摒弃它成为了漠然的共识。更意外的是,当与长辈探讨起这件事时,长辈们站在了与热评一样的角度,并告诫自己无需顾及别人的事。常理来说,这应该没有过错。长辈们是爱你的,生命是盛爱的器皿,若丢失了它,爱便成为一种沉重而悲悯的罪恶,时时刻刻让授爱者痛苦。可,这是一个“正能量”为标杆的世界啊,勇气是世界构成的要素之一啊,难道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需要明面上,人们与勇气握手致敬,在私下里,人们又成它虚伪,害人命吗?或者,在一个“光明而乐观”的世界里,人们又为何依赖表里不一去评判勇敢?

(二)

人们理应承认自己是懦夫,准确来说,人们已经遗忘勇气好久了。从出生起,这种相悖人性的内在就习惯了被忽略。

七岁时,踢球曾踢坏了一楼的玻璃,主人探出头骂道:小崽子们是谁踢得!看完奥特们与铠甲勇士的男孩一哄而散,罪魁祸首没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干的。
十三岁时,考试作弊被抓,在老师的逼问下,女孩学会了捏造借口。至于作弊的事实,她记忆犹新却选择忘掉。
十六岁时,男孩因为没有开口表白,而错失了自己一生唯一发自内心爱上的女孩。
十八岁时,因为一次意外的性爱,女孩怀有了新的生命。可谁也没有成为父母的喜悦,他们唯有恐慌。女孩畏惧打胎,她只能憋着力把孩子生下。男孩早已逃之夭夭。
二十二岁时,面对导员要求男孩为自己干私活,并且没有报酬时,男孩选择了忍气吞声,为此,他挪用了复习的两小时。
二十五岁时,女孩开始恐婚,即便她从未结过,且父母和睦。她患有恐婚的原因,竟然是自己害怕生孩子的疼痛,害怕家暴,害怕自己分一半的钱与精力赋予那位莫须有的幼崽,并害怕关心自己的爱人。由此,她为自己找了一个“思想自由”的哲学借口——即便她一生从未读过一本关于自由的哲学——来告知世界,我是新兴女性!我有权拒绝!而这一切的想法,仅仅是女孩看了新闻与影视,便就此认定自己的婚姻一定悲剧。
二十八岁时,男孩没有逃婚,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安排好的新娘直视自己,倒是勇敢的说出“我爱你”——果然,人类唯有说谎才会勇敢。
三十六岁时,面对公司的升职不公,男人毫无办法,他不敢当着领导的面骂他混蛋,也不敢举报。他牢牢记住了“男人要学会忍耐”的信条,并因此心安理得。
四十岁时,女人发现了床上的她,可她毫无办法,她不敢向丈夫袒露自己昨天夜里的疯狂,也不会像个悍妇般冲进去打骂她。她最后的选择是默默出门,捎带上门。
四十三岁时,七岁的儿子踢坏了一楼的玻璃,哭着跑回家,男人告诉他:你要像个大丈夫一样,敢作敢当!儿子问:像你一样吗?
五十四岁时,女人意外地发现了在柜子里的孙子,她气不过,痛骂女儿不得体,不像个女人。可当女儿擡起头问该怎么办时,女人恍惚后,不知是该捅破篓子还是息事宁人。
六十一岁时,女儿说什么不愿相亲,心疼女儿的女人要求男人尊重她的想法,并搬出来一套微信群里的心灵鸡汤,男人被迫蔑视自己的想法,只能看着进步思潮从别人的孙子口中说出。
七十二岁时,儿子因为加班而没回家过年,男人只能在电话那头憋着气祝他健康快乐,挂断后看着木桌上的黑白照片暗自流泪。

……

我们难以做假设,在人生某一节点,倘若男孩最终勇敢拒绝了导员的要求,那么他的一生会怎样?会好?还是更坏。未知充满魅力,而魅力却可能致命。正如勇敢一样,谁也无法保证一个人在某一不幸中勇敢表明心意或作出行为,他这一生无忧。可勇敢在于,当我们奉行当下主义,勇敢会成为及时行乐的源头。勇敢是灵魂的冲动,它相悖人性可尊崇天性,为我们指引独属于个人的方向——为此,若一个人因为勇敢而变得贫穷,却未必会忧伤——即便悲痛才是人生的主调,可勇敢正是一团屹立寒冷中的火苗,附着灵魂而不灭。人们喜欢热议别人的杂事,并为此做出自己的判断。若一个学习工科的男孩选择退学重回农村——这一勇敢的决定,便会是他们批判不理解的,口中的“莽夫”,可朋友,这是你的决定,是你勇敢地反应,是你灵魂的呐喊。勇敢有时会让我们陷入孤独,可谁又说孤独是一种受罪的遭遇呢?

(之所以这篇是大学周记的原因,是因为我偶然间意识到自己原来也是懦夫,因大学发生的一件事。这篇文章无非是私人化的,告诫自己不可丢掉勇气。为此,倘若一次发觉自己想要退缩、逃避,便回过头来看看这篇文章,想想写出它的勇气。)


by 佐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