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刨根大队

文/丘豸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前十多个年头,土地耕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民还没有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村外出的打工人还不像现在这样走南闯北的涌进城市,大多数人还是守家待地。农闲之余,在家附近找点营生。

而当地又没有什么厂矿企业,可以做工的地方并不多,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上山挖草药,赚点格外收入。因为干这个比较随意,有闲就上山转一天,采挖多少都行。没时间就在家干活,以侍弄土地为主,把挖草药当副业搞。

所以那几年,上山刨根的人特别多,经常能看到一帮帮揹着蛇皮袋、肩扛搞头的刨根人。

老家的山上地龙骨很多,分布广,连墩成片,茎块粗壮压秤,所以是老百姓首选的目标。也有一些刨山豆根的。


那几年,地龙骨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晒干的地龙骨一斤最高可以卖到八毛钱,一个壮劳力一天可以刨两蛇皮袋,晒干了能有五六十斤差不多,也就是说一天可以买四五十块钱。比给人打工要多赚一大半。

由于参与刨根的人太多,漫山遍野都是刨完根留下裸露的坑坑,有的山表皮几乎给翻了个,附近的山几乎没有幸运躲过的,除非是没有地龙骨生长的地方。

近处的没有了,就去远的山上刨。由于路途远,一些人开着四轮子拖拉机载了一车人跑到外地去刨。我们老家地处长白山余脉,山又高又多。不少十几里以外的人都开车跑到我们这来刨根,一伙伙的刨根队伍来自远近不同的各个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揹着蛇皮袋进出我们那里的山沟沟。上前一问他们是哪里的,说出的名字我们竟然不知道。

这样几乎断种绝孙的掠夺式采集,地龙骨分布数量迅速减少,更严重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现象引起了当地林场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林场扩充了护林队实行区域管理,设关卡阻止村民进入林区。当地乡里林业站更是专门招募了一些人成立护山队,分组行动,出没于各个沟沟叉叉,专门“抓捕”刨根人。

为了解决护山队人员开支问题,林业站采取了罚款分成,草药拍卖归护山队员的奖励政策,以此激发护山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些护山队成员里有不少原来是游手好闲人员,这回有了林业站的尚方宝剑,那真是大显身手,横行霸道地没收,理直气壮地罚款,一个个耀武扬威。由此引发出不少纠纷,甚至出现了个别的斗殴伤害事故。

由于这些措施的出台,加上地龙骨价格的回落,以及多年采集,地龙骨数量的减少等因素,持续几年的刨根热开始急剧降温。后来几年里,再也看不到成帮成伙的刨根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