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自控》:如何與自己“好好說”

-摘錄*二三書單*

01  閱讀《絕對自控》

02 書單圖片:豆瓣

03書單來源:【一年300本】

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 1987—)美國企業家,媒介戰略家,作家。

19歲從加州大學河邊分校輟學,先後擔任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營銷總監,《紐約觀察家》主編及專欄作家,並持續爲《福布斯》《衛報》《快公司》《赫芬頓郵報》等媒體撰稿。

關於自控,許多書教你許多技巧,教你怎麼跟自己“好說好商量”。但是每一次“好說好商量”,就意味着一次妥協,一次放縱的可能。

英文版的原文是<EGO IS THE ENEMY>,直譯是“自我是敵人”。全書剖析的正是圍繞“自我”。


01 本書解釋

本書貫穿全文的“自我”,不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中的自我,而是:自私的野心、盲目的自大,對自己價值的盲信。

這樣的“自我”,像個任性的孩子,隱藏在每個人的身體裏,愛使小性子,完全不考慮現實及他人,非理性地盼着做到更好、得到更多,獲取別人的肯定。


02 本書框架

(1)人的一生,總不出以下三個階段:

·殷切渴望,急於獲得肯定;

·有所成就,也許大也許小;

·陷入挫敗,或短暫或持續。

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塑造到維持,再到復原,整個過程都需要和自我對抗。

(2)這本書旨在提醒讀者:

·求索時不急不躁。在積習難改之前先行下手,對過度的自我進行壓制。

·成功時保持謙虛。在成功的時刻,用謙遜和自律來取代自我的誘惑。

·失敗時得以復原。當命運的面孔變得兇蠻,不會被失敗擊潰。


03 求索路上,嚴控自我

3.1 自我VS自信

自我是虛假的粉飾,是多餘的加工。自信則是真實的,靠爭取而來。

在面對自己的缺點的時候,自信的人勇於自我披露,而自我的人,則會藏着掖着自己的缺點。

正確判斷自己的能力,可能是一個人可以擁有的最重要的技巧。


3.2 空談VS實幹

願景、夢想、宣傳都沒有錯。最擔心的是,用空談來取代實幹。

成長的本質就是痛苦掙扎。而“說”,是有療效的,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成爲“做”的替代。


3.3 成名VS成事

我們要回答的問題就不再是“我要成爲誰”,而是“我要成就怎樣的人生”。


3.4 做一名學生

甘於拜師,潛心向別人學習。

強者的人生,會找到這樣的三個人:

·加號,代表找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做他的學生;

·減號,代表找到略遜一籌的人,做他的老師;

·等號,則是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向他挑戰。

學徒思維是,請把自己和那些已經成功的人或事,緊緊捆在一起,丟棄自我。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他們,要和他們同步向前。


3.5 少談一點熱愛,多談一點目標

“熱愛”,指的是一種脫繮的激情,使上喫奶的勁兒,朝眼前目標奮力一撲。這樣的熱愛,主要是可持續性差。

·熱愛是模棱兩可:我喜歡……

·目標是斬釘截鐵:我必須實現……我一定會完成……我願爲之付出努力。


3.6 束縛自己,和擺脫自己

“有一種骨氣,就是忍。”

你的世界裏沒有什麼觀衆,有的只是等待完成的工作,和預備學習的經驗。


04 如果登頂,頭腦清醒

或許你可以這樣做:

·挑一本你略懂一二的書,開始讀。

·找一個身邊人人比你懂得多的環境,開始學。

·主動去體驗這樣一種感覺:心中最根深蒂固的認知被動搖、被懷疑,讓自己狠狠地尷尬。


4.1 放下權力、控制

控制使人武斷:一切必須按我想的來,再小、再不合邏輯的事也要我說了算,只爲鞏固那點兒可憐的話語權。


4.2 組織的大局授權,整合資源

能成大事者,會確定工作的輕重緩急,並將任務分配到值得信賴的人手上。

授權、調整,不狂妄地以爲自己的精力可以hold得住一切,也正是摒棄自我、更加謙遜的表現。


05 失敗別求同情,需要目標、自制、忍耐

一生的時間分爲兩種:

·死時間,此刻人們選擇被動,消極等待;

·活時間,此刻我們學習、行動,積極利用每一秒鐘。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打敗”的情緒,以及由此帶來的其他負面情緒:厭惡、憤怒……

自我,就是放任、放大自己的負面情緒,甚至讓它們成爲對自己的懲罰。


06 絕對自控、落於行動

由渴望通向成功(以及逆境)。由成功衍生出失敗(幸運的話,還附帶了新的野心)。由失敗轉回渴望和更多的勝利。環環相扣,永無止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