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卷的世界,如何應對?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在其《雙城記》裏寫到“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厭學、懼學或者拒學的時候,我不由想到狄更斯的這句話。

      下週末是考研時間,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77萬,較2020年的341萬增加36萬。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爲462萬人,比2021年報考人數增加了85萬人,增長率爲23%,報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通過對考研動機的調查分析,超過半數考生讀研目的是爲了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以及由於就業壓力大,提高就業競爭力。認爲畢業學校不好,想提升學校層次爲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響導致出國留學受阻轉向國內考研成爲新的考研因素(數據來自知乎網)。聽說青島理工大學今年報考人數暴漲了五成多。貌似我們的卷,從幼兒園一直捲到了研究生階段,“路漫漫其修遠兮”。

      三十多年前,大學生被譽爲“天之驕子”。再後來,“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雖說有點自我解嘲。不得不承認的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究竟是該追逐金字塔頂層的名校?還是去追求未來社會安身立命的核心素養的養成?這二者有重疊但不見得可以劃等號。當然二者也不是非此即彼,並行不悖或許纔是至善。

      高知人羣中肯定有碌碌無爲者,學歷文憑弱勢人羣中依然有佼佼者。分析高知人羣碌碌無爲的原因,探尋學歷文憑弱勢者突穎而出的核心素養,或許能找尋到育人的方向。武漢疫情中的“快遞小哥”汪勇,阿里上市敲鐘的快遞小哥竇建國,這些草根英雄可以觸發成人成才的終極思考。竇建國說,他沒有多少人脈,也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多麼聰明,他在五年中做的就是堅持,就是將細節做好。汪勇在疫情中體現出的大愛、責任感、行動力和組織能力,這纔是我們育人的終極訴求。竇建國只有初中學歷,汪勇讀了高職。有知識有技能者,不見得有二者身上的這些品質。但是,有這些品質卻能讓人安身立命,無愧於天地。

      所以,知識與人品纔是我們育兒的終極目標。當我們處在卷的世界中,一定要頭腦清醒,我們的孩子將要面對的是未來的世界。不要讓分數透支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要讓成績遮蓋了人品的培養。當人人都持有一張文憑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爲人處世。所謂的機會或者貴人,需要用人品背書。

劉啓輝,青島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先後出版暢銷書《其實你不懂孩子》《學習好其實並不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