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穿衣的四月,温度和痛苦的梗

既乍暖还寒的多变后,这周终于迎来了温暖的好天气。

春和景明,万物生机勃勃,这样的时节呆在屋里是“暴殄天物”呢。生命与自然是有一种天然的相吸力的,季节的交替轮回是这种力量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不同的特点召唤生命同时又滋养生命。

人们遵从内心的召唤,纷纷来到室外,与春天约会。往日清冷的小区里人也多了起来了,出现了久不见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我带着孩子也加入这热闹当中,感受这天这地还有人们的喜悦。

孩子和小朋友在玩耍,我趁机沿着周围的小路散步。没人时我会放任思绪,望天空望清风望身边的花草树木,四肢百骸都是风和花香,偶尔还忍不住伸出手捉风,握一缕暖风在手,也会情不自禁伸伸手臂,弯弯腰,舒展一下身体。

最有趣的还是观察身边的人了,确切地说是观察衣着。不冷不热的四月天,长袖加薄外套最合适。而我看到了什么呢?

有穿棉服的,还有穿短袖的,都说二八月里乱穿衣,尽管这二月是农历来算,现在四月份是农历三月,居然还是乱穿衣!

看来,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温度,每个人的感知是不同的。像这几天一二十度,有人可能觉得冷,穿棉服,也有人觉得热,穿短袖。穿鞋也有趣,有穿厚靴子的,有穿凉鞋的。除去生病的因素,这样的穿衣差异,源自于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吧。

如果一个人一直穿得少或穿得多,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穿得少的人一般比较耐寒,穿得多得一般怕冷。这一点我特别佩服韩国的美女们,大冬天羽绒服,光腿加长筒靴,好看是好看,不知道冷不冷。据说韩国人是从小就要训练耐冻的。所以,对温度的感知其实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息息相关。

对温度感知的不同,让我想到了和一个友友的对话,他说除了失去爱情,错过,才最痛,其他都是小事,而那时我的最痛是母亲的去世。

不同的人对痛苦的感知如此不同。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痛?每个人在某个时刻会觉得自己的痛苦才是最痛的,同样的事情,你可能觉得天塌了,别人看来不过毛毛细雨。

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刚刚参加工作,踌躇满志与现实的落差,加上家庭的种种苦恼,我一度认为我是单位里最痛苦的人,不停地和每个人抱怨生活抱怨工作,直到有一天,一位年长的同事,打断了我的话,盯着我郑重地告诉我,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觉得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痛苦最痛,更不要到处诉说,不说的不代表没有痛苦……

当时我被噎住了,我以为他在单位一直是意气风发,家庭幸福美满的,后来才知道,他漂亮的妻子和他离婚了,工作上大有才华的他也是无处施展。

从那以后,与人交往,我很少谈及自己的痛苦,也不再纠结于为什么没有人理解自己,关照自己的痛苦。我开始关注别人的感受和痛苦,适时地做个倾听者。

值得欣喜的是,之后我的内心反而无比宁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痛苦,虽不能大彻大悟,至少可以淡然平静正视。

在这个乱穿衣的四月,对着棉服与短袖,再次审视痛苦和对痛苦的感知,我很感激当年的那个同事,也庆幸自己没有沦为痛苦的奴隶。

当我们学会体察别人的痛苦时,自己的痛苦反而会减少,而要真正大彻大悟,就要向内修行,修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