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法兰兹:当你被童话触动落泪,是因为在简单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生命的真相

荣格学派从心理角度对童话的解析,明确表达了童话远不是“动物会说话”和”教会孩子一些道理”那么简单。因此,荣格心理学继承者,童话心理解读权威冯•法兰兹说:长大后我们很少听童话听到落泪,如果被触动而落泪,一定不是因为童话,而是因为在简单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生命的真相——童话距离意识遥远,这正是我认为童话珍贵之所在。

由此,童话故事里的隐喻和深意,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了解,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触动和解读。读安石榴的童话集《那天,你抱着一只天鹅回家》,能深切感受到这一点。

《野天鹅》里,王子为了捕猎野天鹅,偶尔进入一个圈在围墙内的天堂般的世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公主,过着富足的生活。日复一日,他感到腻烦,想去森林里打猎散心,渐渐地,他不想再回到围墙内。最后,当他在森林里过够了辛苦的日子又想回去时,已找不到那个梦幻般的“桃花源”。

《苏西的碗》,开头一波三折,待明白苏西是谁,松一口气的同时笑出来:

苏西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排在她前面的哥哥和姐姐一共有十一个。
这么一大家子,穷的是物质,富的是生命。看她身上的围兜,曾经是妈妈的上衣、大姐的洋装、二姐的睡袍、三哥的衬衫、四姐的围裙,以此类推到十哥的短裤,轮到她,则成了小围兜。她的手帕来历也颇曲折,反正最初是爸爸的姑妈的手提包衬里。手提包是人类的手提包,老姑妈从垃圾堆里捡到的,大小刚好给一只老鼠睡觉。她就天天睡在里面,后来也死在里面。

原来,苏西是一只老鼠,一只与其它家庭成员都不一样的老鼠。

其他的老鼠,终日兢兢业业地收集纸张、肥皂、破布、鱼头。吃饭时,发霉的食物往桌上一摆就囫囵吃起来。但苏西把眼光放在彩虹、夜雾、银河、月光上头,而且她想要一个美丽的碗。

这两段文字让人感受到童话的力量,诙谐轻松的叙述,阅读者旁观着故事发展,忽然觉察出其中对现实的隐喻。

书中的25则故事无不蕴含着这种力量。读完它们就明白:童话对成年人而言,不止是“可以无忧无虑、肆意想象的出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